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圣爷 | 分类:历史 | 字数:174.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6章 祸国女人
官员们屏住呼吸,眼神陌生的看像站在最前的那位女人,
燕王妃徐妙云,
从来到燕地的那一天起,徐妙云的贤德之名闻名整个大明境内,
这种感觉很奇怪,明明眼前就是那个熟悉的人,可是她给人的感觉却与平日截然不同了,让人熟悉又陌生,
徐妙云的视线丝毫不躲避,慢慢的扫过宫殿内每一名官员的脸庞,看得又细致又慢,
目光所及之处,官员们不由纷纷低下了头,不敢与其对视,生怕自己步了黄大人的后尘,
燕地的官员相较京中的那些老狐狸,肯定是相差太远了,这若是在京中,徐妙云的此番夺权之举,必然不可能这么顺利,
但是在燕地,只这一手就把众官员们给震慑住,
朱高煦小嘴张开,对于眼前的情况也显然是没有反应过来,
徐妙云见再也没有刺头惹事了,开口说道,
“宦埠,田宏恺,赵珲,俞锐达,姜茂盛...”
徐妙云沉声一连点出了二十几个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官员全都错愕在原地,也不明白王妃娘娘此举的深意,
一时间,官员们的表情异样,看向这些被叫出来的官员,目光中都带着艳羡,只以为这是王妃娘娘搭建的新领导班子,
徐妙云的声音毫无起伏,又是一连点出了十几个名字,等到宫殿正中的空地被四十名左右官员占满后,宫中气氛又是一静,
周遭未点到名字官员们的目光,也给了立于正殿之中这群官员们一种错觉,便是被王妃娘娘点出来,就是王妃娘娘的嫡系,
宫内的气氛两极分化,没被点到名字的官员满脸懊丧,而被点到名字的官员则是喜气洋洋,
徐妙云顿了顿,确定一个不落之后,
淡淡说道,
“陛下之法,贪污六十两白银的官员,剥皮实草,但圣孙殿下仁德,废了肉刑,便不剥你们的皮了,
丘福,带人将这些贪官全部斩在殿前,枭首示众,”
此话一出,立于殿中的官员们纷纷睁大眼睛,满眼的不可置信,
斩首贪污白银六十两以上的官员,是洪武爷之法没错,可这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
按照此法燕地斩首的官员,十几年来都没超过一手之数!
说句不好听的,王妃娘娘这不是拿前朝的剑斩今朝的官吗?!
“娘娘,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微臣冤枉啊!”
一个长相正派的官员求饶大喊,这是顺天府衙门的臬台,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贪污了,怎么就被王妃娘娘直接拉出来了呢,
徐妙云看向这官员,直接说道,
“张大人,为了运作帮牧民分地的事,你收了牧民几十头牛羊,
换下来,也足够六十两白银了,你说自己不贪,是从何说起呢?”
“这!”
顺天府臬台闻言呼吸一滞,错愕在原地,他是收了几十头牛羊,
可,可这算是贪污吗?!
权势在运转的过程中,必然会收益,而且权势越大,收益越大,
就拿之前最有名的火耗钱来说,在铸钱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碎银残货,这些东西也没人要,管着铸钱的官员顺手就收了,这能说是贪污吗?
这笔收入是有些灰色,难以界定,但更多还是偏向于额外福利,恐怕就连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老朱都没法把火耗界定成贪污,
再者说...
顺天府臬台大人回过神,不服气道,
“王妃娘娘,我是收过牧民们的几十头牛羊,但这些牛羊并不是在办事前收的,而是办完事之后,
牧民为了感激我才送上的牛羊,这怎么能算是贪污呢?
王妃娘娘若是想罢我的官直说,就是没必要弄出这些事情,来臭了我的名声!”
张大人此话一出,说得正殿中的一众官员们眼睛狂闪,
先有黄大人的事,再有张大人的事,让燕地境内的官员们人人自危,
按理说,王妃娘娘怎么都该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一拉一打来安抚情绪,
可王妃娘娘上来就是两大耳光,这谁受得了啊?!
徐妙云没功夫在这断案,看向丘福,皱眉问道,
“愣着做什么?”
丘福回过神来,带人上前押下一众官员,被燕王府侍卫手一搭上,这些官员们猛得回过神来,浑身狂抖,剧烈挣扎,他们也知道,如果再不挣扎可就真成死人了,
一时间,正殿内求饶咒骂声四起,可徐妙云从始至终都是面无表情,她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做事,完全没带一丝感情,
在一片混乱中,求饶咒骂声戛然而止,一泼鲜血顺着地上砖块的走向,流进了正殿内,
所有人都睁大眼睛,死死盯着这流鲜血,慢慢渗透进宫殿之中,
余下的官员们控制不住的浑身打摆子,
怕了,这下是真怕了,
贪银六十两斩,这更像是老朱的一句气话,而且此法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京官,很少有地方应用此法,
黄大人被废得冤枉,张大人也死得冤枉,
徐妙云都能知道每个官员贪了多少,这情报自然是从燕王和晋王那里来的,但是为何燕王和晋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俩人知道,水至清则无鱼,手握权势有点灰色收入再正常不过了,只要能做事,只要不太过分,领导也懒得追究,
在大明建朝初年,朱元璋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法子不行,逼得太紧,杀得太狠,不仅不能把贪官杀干净,反而会把贪官弄得越来越多,适得其反,
所以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围三缺一,治贪污之法要重,可在实行过程中也得留点缺口,
徐妙云现在又强行大杀一批,并不只是要立威,而是要在战时状态,彻底杜绝贪污,
方才黄大人所说的战时经济政策弊端,都说的没问题,可最关键的一点,黄大人却没有点到,
战时经济政策最大的命门就是贪污,
试想,农民牧民的存粮被全部征收,再定期由官府统一发放,
受粮的是官员,发粮的也是官员。
在收粮征粮的过程中,徐妙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每一次每一个地方的流程都监管到位,
这就会给官员们上下其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