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不小心混成了宰相
作者:君子有所为 | 分类:都市 | 字数:46.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9章 臣反对
如此大规模的调动,还是本次入关的第一次。
可见多尔衮此次谋划是多么重要。
豪格军事指挥还是很有一套的,他从桌上的地图,和兵力的调动情况,大致知道了这次谋划的最终点在哪里。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里,多尔衮对自己的军事动作做出解释,并让各将领讨论,查漏补缺。
虽然豪格猜到了其最终目的,但从其嘴里得知这么大的军事动作后,还是很激动的。
若是此谋划能够成功,我大清崛起就不可阻挡了。
“按此计划,分头实施,行动吧!”多尔衮一锤定音,清军将领领命而去。
当天夜里,清军撤离庆都。明军大喜,自认为己方大胜。
就连谨慎的卢象升也高兴的哈哈大笑,明军在自己的领导之下,终于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
好事,幸事。
按此节奏搞下去,直捣清军黄龙也未必不可啊!
不过,十日之后,明军便面临了一个新的难题。
那就是缺粮了。
自从高起潜掌管粮草分发后,卢象升两万多大军的粮草一直就是断断续续的。
要不是几场胜仗,缴获了一些粮食,大军早就断粮了。
五日前,卢象升已飞马传书高起潜请他分粮于自己。
但此人推托朝廷无粮草供给,所以没有粮食给卢象升的大军。
卢象升当然不信这些托词,他知道高起潜手里还有五万大军的十日之粮。
所以,其又越过高起潜,直接上书兵部、朝廷。
崇祯皇帝虽然对卢象升也有些嫌隙,但他知道粮草是军队命门,不可大意。
三日前,皇帝下旨申斥,令高起潜立刻分粮。
受到申斥的高起潜当即大怒,在大帐内不停的摔打东西。
等发泄完了,他又一直冷笑。
“前两次的仇,自己还未报,你又来招惹本总监。”
“好,卢象升。既然你执意要与本总监作对,那就怪不得我了。”
“来人,准备马车,进京去杨府。”
杨嗣昌对于卢象升在分兵之后依然大胜庆都之战,并还有余力成功营救出孙阁老感到头疼。
这人接二连三的打胜仗,促使了皇帝陛下坚定主战的信心。
这样下去不行啊...
恰在此时,高起潜星夜来访。杨嗣昌大喜,连忙与府门迎接。
两人蛇鼠一窝,在密室商讨许久。
最后他俩一致认为,竟然皇帝严令不能在粮草上卡你,但我们可以再次削弱你的战斗力。
你不是能打吗?
好,我再把你的兵力分走一部分。
“宣大总督陈新甲是不是上书清军侵扰昌州城,意图劫掠皇陵?”高起潜冷笑问道。
杨嗣昌闻声惊讶,这太监有时还是很聪明的。
对,就以这个理由上书。
翌日朝堂之上,朝廷就关于昌州清军来袭作出讨论。
关乎到祖宗陵墓,崇祯着实有些慌乱。
“卿等认为,谁可支援昌州,护我大明祖陵?”
朝中大臣大多都是滥竽充数的,哪敢出城和清军干仗,当即把头深深的埋在了身体里。
朱由检对百官的态度大感失望。
那么多大臣,竟没有一个能为君分忧的,可悲!可叹!
他把脸转向前排的几位阁臣,希望他们有所作为。
但可惜的是,平日里似有万千谋策的阁老们也如入定一般,呆呆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首辅刘宇亮本来就没有什么本事,对于行军打仗更是不通。
因此他虽有心推荐,但也害怕推错了人,自己受到牵连。
别忘记自己最注重的就是名声,这首辅名声多大,多响亮。
自己才上位不久,可不因为此事错失了这宝座。
所以自己不能推荐人,老实呆着最好。
次辅薛国官更是无利不起早的主。在他看来国家大事虽重,但和自家的钱财相比,就使小儿科了。
这率兵救援昌州自己不是没有人选。但是这救援主将,可是实权人物。
虽然有些危险,但富贵险中求,这职位还是值些钱的…
所以还是等人来送礼以后再推荐吧,反正不急于一时。
其余几个阁老见首辅、次辅都不推荐人,哪还敢再提,当即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朱由检急了,他猛的拍了一下御坐。
这是朕的祖宗长眠之福地,你们枉食君碌。
好,既然你们都不说,朕就指派了…
杨嗣昌冷笑,一切都在自己的算计之中,现在这个时机该己方阵营发言了。
“陛下,有军可调!”一个御史出班道,这御史正是杨嗣昌的门生。
朱由检大喜连忙问:“谁可担此大任!”
那御史不慌不忙道:“禀陛下,卢督师可!”
崇祯皇帝朱由检闻声泄了气,你还不如不说。卢象升南下保定阻击清军,又怎么能够调往北方?
此策不可行!
“陛下,臣认为此策可以!”杨嗣昌适时的站了出来。
“陛下,卢督师麾下皆是精兵强将,战力彪悍。”
“自建奴入关以来,卢督师与之交战十数场,胜多负少。”
“前几日仅凭两万人马,又取得了庆都大捷,并且还有余力营救孙阁老。”
“所以,老臣认为既然卢督师麾下军士能打能杀。”
“何不调一部分兵力到北方配合陈新甲防守宣大,护卫皇陵呢!”
崇祯揉了揉脑袋,默默的点头认可。
这卢卿麾下确实是虎狼之师,再分一部分出来...问题应该也不大。
毕竟祖宗陵墓一刻也耽误不得,除了他也没人能为朕分忧了。
“好,令兵部速议。”崇祯思索了片刻,便下了决定。
正当百官们以为大事已定,昌州无忧时,大同巡抚又传来建奴兵锋已至大同镇的告急奏书。
崇祯大惊,这建奴好像一共才五万人马。就这么点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纵横千余里的。
怎么感觉大明北方全是清军了...
“杨卿,传令陈新甲即刻带兵前往大同阻挡清军西进的步伐。”
“陛下,老臣认为不妥。”
“哦?”
“陛下,陈督师手下兵马多为卫所兵,他们守城都比较困难,更别说行军去大同了。”
“老臣认为,别无他法,还是只能调动卢督师麾下兵马。”
百官队伍里,一四十余岁的翰林院编修越听越怒。
这杨嗣昌哪是再御敌,这分明是在排除异己。
误国,误民!
就算要分兵,高总监手下可有三万精锐大军。
就算是调,也应该从他开始!
“陛下,杨阁老所言臣...”
“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