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一不小心混成了宰相

作者:君子有所为 | 分类:都市 | 字数:46.9万

第70章 股肱之臣?

书名:大明:一不小心混成了宰相 作者:君子有所为 字数:2362 更新时间:2024-11-16 12:03:40

在堡外巡查半日的曹化淳早已对苏武赞赏不已。

其亩产两石五斗之事,他已深信不疑。

因此进入堡内后,他原本是不想再看的。

没想到刚一进门...

干净的路面,整齐的街道,又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曹化淳已不知道这是自己多少次震惊了,这小小的屯堡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转,接着再转转。”

接着苏武领着众人查看,工匠坊、武器库,库仓等地。

曹化淳彻底顶惊呆了,这哪是一个屯堡该有的样子啊!

那工匠坊的匠人得有上百人了吧?还有那武器库内刀枪盾牌、弓弩箭矢都快堆满了。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传令下去,今日在此过夜!”

曹化淳要好好消化今日所见所闻,他要把这些都写入奏报!

他要告诉自家皇爷,大明中兴有望!

当天夜里,曹化淳房间内,灯火闪烁不息,待到黎明时分,一锦衣卫飞马疾驰!

“告诉皇爷,此子乃麒麟儿。”

“皇爷如若要用,需信之,任之。如若不用...”

“杀!”

饶是锦衣卫日夜兼程,这奏报送到京师时,也已是三日之后。

这封奏报是属于内官路径,按流程应很快就能送到崇祯面前。

奈何,当时在乾清宫值守的太监是高起潜。

此太监以知兵称,其与曹化淳,王德化等深受崇祯器重。

但三人中,真知兵的惟有曹化淳一人。

至于另两人...呵呵

王德化于崇祯十七年开门投降李自成,高起潜比他稍晚,在南明朝弘光政权时投降满清。

大家千万别认为,高起潜比王德化强一些。

李自成攻打北京时,不是他不想投降,实在是他没有这个机会。

为啥?

因为在崇祯十七年时,皇帝命高起潜为监军,监视宁、前各部队。

但当时流寇势大,高起潜胆小如鼠,在上任途中,就逃走了。

北京城破时,他早已跑到了长江以南。

所以,两人实属一丘之貉,而且都与曹化淳有间隙。

因此,当他接到奏报时,并未第一时间呈给崇祯,而是拿着奏报与王德化商议起来。

二人当即私自打开信件,看完之后,更坚定暂缓上呈之心。

卢象升主战,曹化淳亦主战,两人虽未联合,但早已貌合神合。

此奏报明着大加赞赏那屯田有功的将领,暗着是在为卢象升造势。

二人认为曹化淳的目的,就是告诉皇帝,不要再担心两线作战所需的财力、物力之问题。

只要实施红土堡耕种之法,大明将不会再缺钱粮!

咱们可以硬刚!

但二人和阁臣杨嗣昌一样,是坚决主和的。

真要是把奏报递上去,按崇祯皇帝的性子,九成九会按此奏报内容实施。

到时卢象升、曹化淳这样的主战派就要大用了。

他俩大用,自己怎么办?

所以...拖!

只要皇帝不问,这奏报就不能呈上去。

趁着这段时间,咱们赶紧去和杨阁老商议,赶紧想一个法子出来。

二人说干就干,立马把奏报交到了杨嗣昌手中。

待其看完,也是大惊!

没想到,苏武屯田之法还真能久持。

这样一来,自己的地位岂不是岌岌可危了。

“两位公公做得对,先拖几日,此事我会解决!”

杨嗣昌送走几人后,立马手书一封给辽东巡抚方一藻,让他密切关注建奴动向。

另一方面,赶紧召集心腹商议。

一直到八月二十八日时,已准备好的杨嗣昌才示意高起潜把奏报交由皇帝御览。

崇祯看完奏报后,果然大喜。

曹化淳与卢象升的奏报都肯定了苏武屯田之功。

不同之处,前者着重讲解了肥料耕种可为久持之法。并且还详细讲解了红土堡民生,军事等情况!

崇祯越看越喜,恨不得立马把苏武弄来,当面垂问!

“快宣阁臣!”

几刻钟后,刘宇亮、杨嗣昌等人已至。

崇祯皇帝耐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忙命人把奏报给众臣传看。

“卿等认为,此法可否推行全国?”

刘宇亮身为内阁首辅,自持身份,并不开口。

其他几人,见首辅不语,不知其心意的他们,也选着闭嘴。

只有杨嗣昌出班道:“陛下,臣认为可行!”

崇祯闻声眼冒精光,杨卿果真是干练之臣。

“只是陛下,按此奏报所言,肥料、水井、渠道等等缺一不可。”

“但这些都要花钱的,而且是很多钱。”

“底下的州县、卫所想必是承担不了的,那么只能由户部出钱出粮...”

“陛下,国库没钱!”

“辽东军费还未有出处,官员俸禄也已半年未发...还有北方的旱灾,南方的水灾都要赈济...”

“行了...”崇祯怒喝道。

钱,又是钱。

每次朝议八成都和钱粮有关,朕就不明白了,我大明富有天下,物产富饶。

怎么会没有钱?

钱到底在哪?

谁来告诉朕!

面对崇祯的暴怒,底下的阁臣都低下了头。

钱在哪?

天知地知,大家都知。

唯一不知道的,可能就只有皇帝一人了!

“你说没钱,那你告诉我红土堡的苏武他有钱吗?”

“他是如何屯田成功的!”

“难道朝堂诸公还不如一个低级武官吗?”崇祯冷笑几声,满是讥讽。

刺此言一出,四五个阁臣更是无人回答。

谁也不想在此刻触怒皇帝。

崇祯来回扫视,想要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他,但愣了许久,乾清宫依然寂静。

这就是阁臣,这就是朕的左膀右臂...一遇到问题,就选择闭嘴!

诸臣误朕!

“陛下,红土堡乃弹丸之地,所垦田地也不过万亩。但就这万亩良田,前期投入都超过了三千两白银!”

“我大明在册田地共四百万顷,也就是四千万亩。”

“一旦按此法实施,国家就要负担一千两百万两白银!”

杨嗣昌掷地有声、有理有据,直接把崇祯的雄心壮志给憋了回去。

一千两百万!

就是一百万,不!五十万两,明廷也拿不出。

杨嗣昌见崇祯已经泄气,深知目的已经达到。

为了不伤及皇帝的威严,他又道:“陛下为国为民之心,感天动地!”

“臣倾佩!”

“但现今国家动乱,不宜操之过猛,需徐徐图之。”

“再说陛下已对他重赏,又命他扩大屯田范围,以作试验之地!”

“臣以为,陛下此举圣明!”

“数年后,国家安稳,屯田之法也更加完善,到时再全国推行更能事半功倍!”

崇祯闻声连连点头,这才是股肱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