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作者:有点仪式感 | 分类:历史 | 字数:274.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0章 冯家主的打算
冯家在内城当中倒是置办了十几间商铺,专门用作营商之用。冯阳的父亲,也就是冯家之主每天都会在这十几家店铺当中巡视一圈,检查经营情况并且核算账目。
冯家在内城没有置办院落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城当中也没有那么大的院子。因为冯家所经营的生意需要存放大量的货物,这个时代可没有周转仓库一说,经商之人要想囤积货物,都是自己解决,这对院子的面积要求很大。
内城当中的大宅子那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品级低一点的官员根本就没有资格拥有。
本来冯家就已经被一些官员当做了肥肉,如果他们再不顾身份在内城当中置办一处大宅子,那么就不仅仅是官员们眼中的肥肉那么简单了。关于这一点,冯家之主还是很能拎得清楚。
好在临安城比起以前的都城来说不算大,马车在内城当中走的不快,一旦出了内城跑起来也就十来分钟的事。从太学出来到冯家大院,总共用了三四十分钟的时间。
冯家大院占地极大,幸亏是在外城,如果是在内城的话,这么大一座宅子完全够抄家杀头的了。你一个商人,在达官权贵们的居住地弄了这么大一块地作为宅子,请问你想干什么!
就是什么都不干,那不是打朝廷官员的脸面吗?
但是在外城就没人在乎这些了。
虽然说是外城,但是这里已经看不到多么繁华的景象,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很低矮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也都是真正的平民百姓,以及一些出苦力的人。
冯家大院虽然占地面积有近百亩,但是建筑并不高大,与奢华更是扯不上关系,看上去只能算是格局整齐,规划还算合理。可见冯家之主是何等的低调,以冯家的财富,宅子就是再奢华都不成问题。
可是眼前的冯家大院,有一大半的地方都修建成一排排的库房。这些库房修建的很是宽敞,而且也保证了通风和采光。毕竟冯家所经营的这些生意,全部都是要保持干燥,而且还要便于出入和晾晒通风。
所以冯家大院用来住人的地方面积倒是不大,只在其中修了一个单独的院落作为主宅,大概有两三亩这样,冯家之主就住在这里。另外还有一个比这更大的院落,主要是供一些店铺的伙计以及工人居住的。
今天是个例外,冯家主并没有去店铺,而是从早上就一直待在家中。
冷锋见到了冯阳的父亲,是一个大约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长的和冯阳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是成熟版的冯阳。
冯家的饭菜比起黄家要丰盛许多,虽然只有三人,但是无论从菜品还是数量,竟然都比昨天在黄家时高级的一个档次。黄家虽然贵为将军世家,但是他们在钱财方面比起冯家来说那还是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商贾世家在场面上没有他们显赫,但是在生活质量方面一点也不比他们差。毕竟人家有钱,私下里怎么花那是人家的事情。
冯阳在外面和在家里的表现完全就是两样,此时他如同一个乖宝宝一样,老老实实的沦为了端茶倒水的角色。
冷家在临江城虽然也是首富,但是冷锋觉得即使是他的那个便宜父亲冷大财主还在临江城的时候,与冯家相比还是如同小巫见大巫。当然,这也与冷锋不知道冯大财主的底细有关,如果知道冯大财主的真正身份的话,他就不那么认为了。
冯阳的父亲叫冯海,冷锋感觉这家伙的名字没有起错,因为他的酒量在冷锋看来就是海量。
冷锋认为自己已经很能喝了,特别是以他现在的体质,说千杯不醉根本不算夸张。但是冯海和冷锋一边闲聊一边喝着酒,不知不觉两人就各自喝干了一坛。要知道冯家的酒可不是二斤量的小坛子,而是五斤一坛的那种酒。
冯海作为生意人,而且是体量很大的生意人,谈话的水准还是很高的。当然以冷锋两世为人的经验也不比他差,两人在推杯换盏之间,看似漫无边际的聊天,就完成了各自所要表达的意思。
冯阳的父亲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对冷锋的未来非常看好,如果冷锋够愿意的话,他们冯家愿意全力投资冷锋,用金钱攻势助他在官场上能够走的更远。
毕竟这个时代朝中有人好做官是不假,但是钞能力的作用同样是强大的。同僚之间相互活动,以及对于上级的打点,需要的都是钱。
那么这个钱怎么来?
大多数的官员都是靠向下级收受贿赂,以及盘剥压榨底层百姓。虽说南宋朝廷已经腐朽没落,但是这样做风险也是很大的,而且短时间之内很难有明显的效果,更是不会做出什么政绩来。
而一旦有了冯家巨大的财富支持,那么就不一样了。冯海明白这一点,冷锋同样也明白。
当然,冯家的付出和得到是成正比的,将来冷锋一旦身居高位,也就相当于有把柄落在冯家手里。最好的结果就是两人会成为利益共同体,冷锋不会对冯家坐视不理,同样冯家也会借冷锋的力量逐渐摆脱一些人的控制。
有一个前提,就是冷锋的官能够做的足够大,当然即使等到那一天,也会是在很久之后。而冯家所下的这一盘棋也比较长远,是为了冯家下一代铺路,也就是为了搭建冯阳和冷锋之间的特殊关系。
在冯海看来,冯阳虽然拜师浙江东路的学道大人,但是进入官场的希望很渺茫。倒是在经商这一块颇有天赋,是下一代冯家之主的最佳人选。
冷锋对于冯家之主的想法自然明白,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并不准备在南宋这个朝廷官场上有所作为,或者说根本就看不上南宋朝廷的官场。
作为重生人士,他对南宋朝廷未来的走向不说是了如指掌,但是也基本上看透了。不论是亡国之君还是亡国之臣,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