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随感录之生命的足迹
作者:随心随缘阿锋 | 分类:现言 | 字数:29.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8章 沙海中的浪漫传奇
已经五年没有来定边了,不知道定边的风沙还是这样大。那天风沙大的可怕,让人根本无法去外面行走,无奈他们已经叫来了罐车,所以只有把混凝土垫层打了,才可以做砖。我们在一楼里,风沙刮的人直倒退,简直无法立足,沙打的眼睛都睁不开来,眼睛里也不知道吹进去多少沙子。
到中午时,那些垫层终于打完了。这样恶劣的天气真是无法生活,听他们说无奈天天都是这种天气,不做活就只有回家了。又大中午的,天气还算暖和,我觉得闲着无事,可以到处走走。不想刚走出不远,就见公路上刮开了一道道的沙的焰火,由公路这头飞卷到那头,连续不断的漫天铺来,如万马奔腾,气象万千。像沙的海洋上激起的一片片波浪汹涌澎湃,又像沙海中燃烧的火的精灵,跳动着舞的天国。
我不禁惊奇万分,本想回去,但又不忍错过这美好的图画,拼着被吹的满身都是沙土,也要一看究竟。看看风沙笼罩下的城市,田野,村庄,以及人们的生活。风沙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便,但见定边人确实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有些妇女用毛巾把头包住,固然是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一些年轻姑娘穿的超短,仍然骑着摩托飞驰在风沙刚刚平静下的大道上。沙漠地区,天气变化莫测,一时还是阳光明媚,一时已经扬起了铺天盖地的风沙。在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看到我们的小伙们,姑娘们毫不畏惧,勇敢的举动,真的是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回荡。就像是在沙漠中突然找到了绿洲,看到了绿色的植被和水,突然回到了正常的天气,合适的家园。才觉得找回了自我,生活又充满传奇,希望。
怀古幽思
那天去了鱼河,街道上人山人海。我辗转来到庙台,看了一下那些石碑文,才知道鱼河的这些庙宇确实有点历史了。应该是宋靖康年间已经有了一些建筑,大规模建筑是在明朝成化年间,而清宣统时期的香火是最旺的。当然以前的建筑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早已毁坏许多,不成样子。
现在的庙宇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由四方集资,重新修建的。也知道明武宗喜欢游幸,所以来过榆林卫,来过绥德州,也路过这里。康熙皇帝也确实微服来到过这里,在南沙被强盗劫持,差点性命不保,幸得鱼河府的城隍爷相救。我想那时的城隍爷应该是真人吧!康熙帝为感救命大恩,封他为灵应侯,并立庙纪念。
据说是榆林的州府县的志记上都有记载。也知道党岔确实就是古代的银州,而西夏的创始人李继迁,以及西夏国王李元昊也确实出生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靖边旧城游记
近日以来,天天都是辛苦的工作劳动,却是很烦闷枯燥。恰巧生活也适时的停了下来,所以正好可以去野外走走,看看,消散消散疲惫的身心。先去乡镇的广场锻炼身体,活动了下筋骨。又去闲缓了一时,然后便在公路边闲走,突然看见下边城楼一般的建筑。于是就下去瞧一瞧,确实是很古旧的建筑。城门上还可以看清有什么字?残破不堪也没什么好观赏的。
下边有一个学校,写着镇靖逸夫中学。我猛然记得邵逸夫先生,他一生做过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电影,当年的邵氏电影可是亚洲最大的电影公司,那些邵氏拍摄的电影也曾经风靡海内外,轰动一时;再就是慈善事业,邵氏慈善孤儿院,邵氏慈善学校,陪伴多少人度过美好的童年。
我没想到在靖边的旧城,也有邵先生资助建起的学校。据说那时在香港,内地,甚至南洋都有邵氏慈善的足迹。
从学校下来,我本想穿过旧城城墙,却看不见可以穿过去的路。已经走到了这里,只有沿着城墙脚再走走看,不想墙角有一个小洞,下边有水渠通过。水渠边很窄,两边都是土墙壁,中间是不很深的水濠。
我循着水渠边走过来,下了大路,那边水草滩头有人在涉水捉鱼。这边也有人开着车,拿着钓具钓鱼。那些田间地头也有人在写生画画。再往回走的路上又见了两个画家,一个画的是城墙;又一个是女子,画的是农家院落,还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从那边上去再往这边走就回到了我们住的地方。走了这许久听到了青娃叫,也看到了柳树,杨树在发芽吐绿,榆树已开始有榆钱长成,总算不枉此行,我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