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 分类:都市 | 字数:77.3万

第113章 贾家买地(上)

书名: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字数:2169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51

经过一晚上的运动,易中海和李兰神清气爽的起床了。

刚洗漱完毕,就看到贾张氏迈着大步往易家走。

易中海连忙放好毛巾和牙刷出来迎接。

“老易,考虑的怎么样了?”

“要不我们今天一起抽时间把地买了?”

“拖的时间越长,变数越大,万一要是人家不卖了,或者涨价了,那就亏了。”

贾张氏这点说的是实话,在当时刚解放,还没做全国的土改的时候,城市里和乡下不少的大地主消息灵通,不想被批斗,趁着举家卖地搬到别的城市,重新开始,然后通过花钱等手段让自家成为工人或者教师,只要不是细查,很难被发现。

尤其是常年低调,混在不高不低的位置,重要的项目找不到他,升职也轮不到他们,那上级就不会彻底对他们做背调、做政审,聪明的都这样躲过去了,也有的卖地弄钱跑国外了。

等消息彻底定下来,土地价格就会重新上涨,现在急着卖地的,基本都是家里有问题的,要么是恶霸地主,要么跟日本人或者秃党有牵连。

尤其是北平附近,土地完全是集中在一些有权有势的大户手里,或者一些老贵族,大商人。

易中海看了一眼还处于兴奋状态的贾张氏,“贾家嫂子,我们家就不买地了,买了也不会种,再加上我自己天天上班,兰子身体也不好,没有那个精力照顾土地,至于把地租给别人,我连别人人头都不熟,一年到头不去地里一趟,咋敢随便租啊,那还不是被人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啊。”

“你家要是买地,跟我说一声,我提前让东旭请假陪你跑一趟,不然你一个人下乡,拿那么多的钱危险。”

贾张氏本来就有这个意思,就是想着贾家跟自己家一起买地,然后田地靠近在一起,两家一起去,人多保险些,也不会被本地的村民糊弄。

只是没想到易家不打算买地了。

贾张氏一脸的失望,“那行,你帮东旭请两天的假吧,我带着他出城转转,顺便把地方选好,买下来,我自己身体结实,每个星期往乡下跑一趟都没事,甚至让我自己种地都没问题,只要有地传下去,我就心满意足了。”

“要想成为大户人家,那就不能手上没地啊,没地说话都不硬气,碰到点事情,那就没了稳定的收入,就得坐吃山空了。”

易中海也不好说什么,甚至对贾张氏的说法还比较认同,要不是自己对于政策持谨慎状态,自己都想买地了。

但还是一脸郑重,严肃的看着贾张氏,仔细叮着,“贾家嫂子,你注意点,家里还是要多留点余钱,不然遇到要紧的事情了,就得干捉急,再加上你们家里人口少,买多了地,家里成分就会定的高,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现在地主们卖地不就是这个事情么?”

“我琢磨着,只要一人不超过五亩地,就没什么事,一年地里出的粮食够你们家吃就行了。”

“你算算,就算你们家买10亩地,种两集,粗粮、细粮,每亩地一年产700斤粮食,就是7000斤,就算收别人两成五的租子,再加上一成五的税,也才四成,你们到手的4200斤粮食,你家就你和东旭两个人,除掉两个人一年总共吃1000斤粮食,你们还有3200多斤的粮食往外卖。”

“按现在的粮价,细粮2500一斤,粗粮1800一斤,你们一年都能到手四五百万,顶得上一个初级工,中级工,一年的工资了,这笔账怎么算都划得来,再加上你们家东旭一年还有几百万的工资,一年还能赚不少钱,所以别贪多,也别把家里的地弄超过10亩去,毕竟你们家人口少。”

“同时你们还一定要把买地需要注意的事项弄清楚,比如土地登记、户籍要求等。”

贾张氏这才反应过来,还好要过来问易中海,要不弄不好就得被忽悠了。

现在北平城附近一亩田地只要15个大洋,要知道之前没解放的时候一亩地得要20大洋往上,城市土地更贵,东直门外面一亩地得几千大洋。

按现在的兑换比例,一块大洋官方兑换300人民币左右,民间兑换更高,一个大洋私下兑换人民币要到1000到1500左右,足足高了三到五倍,所以各处军管会重点打击私下炒作大洋和人民币兑换的情况,比如上海解放后搞金融行业整顿,一次性抓铺了300多的不法大洋炒家。

民间之所以大洋兑换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一方面大地主大资本家要用黄金、白银跑路,另一方面有些不良商家只收大洋,再加上秃党特务和不良商家想搞乱我们的经济,威胁社会稳定。

贾张氏家里没有大洋,而卖地的还点明了就要大洋,这就让贾张氏有些为难了,于是只能按民间最高价来兑换,那10亩地就得花元的人民币,觉得很便宜是不?

错了,现在地里的粮食还没收,你还得补偿一亩地50万人民币的青苗钱,这十亩地就得500万,加一起就得元的人民币。

一旦买了十亩地的粮田,那得花掉贾家老贾死亡的全部抚恤金,还得倒贴一部分的钱。

在易中海的帮助下,贾张氏算清楚了账目,就开始往家里跑,反正易中海今天会给贾东旭请假,所以啥时候吃早餐无所谓。

等贾张氏走后,易中海回到厨房把毛巾,脸盆放好,这时候李兰正在做饭,看到易中海进来了,“怎么样,跟贾张氏说清楚了?”

易中海点点头,“嗯,确实说清楚了,帮她算了一笔账,买十亩地的钱并不多,估计我们院儿哪一家都买得起,可是要补给地主的青苗钱,就有些多了,差不多要花掉老贾的所有抚恤金,还要加上办手续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估计得还要贴老本进去。”

“我觉得还行吧,现在粮食一直在上涨,你的工资到时候估计都不够了,听说察哈尔的鼠疫现在还没结束,华北不少地方还在遭旱灾,今年粮食还得减产,粮食估计还是得上涨,到时候还不知道买不买得起粮食,都怪无良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