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 分类:武侠 | 字数:226.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8章 史记·六国年表序
史记·六国年表序
作者:【汉】司马迁
太史公读《秦记》[1],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2],作西畤用事上帝[3],僭端见矣[4]。《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5]。”今秦杂戎翟之俗[6],先暴戾[7],后仁义[8],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9],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10],攘夷狄,尊陈宝[11],营岐雍之间[12],而穆公修政[13],东竟至河[14],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15],大夫世禄[16],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17],海内争于战攻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18],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19]。矫称蜂出[20],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21]。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22],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23]。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注释:
[1]《秦记》:系秦国一部很简略的史书。《史记索隐》谓,此秦国之史记。[2]襄公:秦之兴始于襄公,公元前777年至公元前766年在位。因护送平王东迁而封为诸侯。平王命令襄公收复犬戎所占之关中即为秦之封地。[3]西畤(zhì):秦襄公在西垂建置的祭祀白帝的神祠。畤,止也,神灵栖止之处所。畤建于西垂邑,故名西畤。汉置西县,故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一百公里处盐关堡东南的西汉水南岸。[4]僭端见矣:越礼称王的苗头出现了。白帝是五天帝之一,秦襄公祭白帝表示直接继承了天命,为称王做准备,所以说“僭端见矣”。僭,超越本分。端,苗头。[5]《礼》曰三句:见《礼记·曲礼》,原文是“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诸侯方祀,祭山川”。[6]杂戎翟之俗:吸收戎翟民族的习俗。杂,糅合,混杂。[7]先:尊崇,放在第一位。[8]后:轻视,放在末后。[9]胪于效祀:陈列祭天的礼仪。[10]文公:公元前765年至公元前716年在位。陇:指陇山,又称陇坂,陇坻,陇首。陇山绵亘在陕西陇县、宝鸡以及甘肃的清水、秦安一带。[11]尊陈宝:秦文公在陈仓北坂,即宝鸡山北坡建置宝鸡神祠,制造神话说,有一只神雉化成了宝石,秦得宝石当为帝王。宝鸡地名由此而得。陈宝是神雉名。[12]岐:即岐山,在今陕西凤翔东。雍:即雍山,在今陕西凤翔西。[13]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59至公元前621年在位。[14]竟:读“境”。[15]陪臣:重臣。诸侯之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即臣之臣。[16]世禄:世代继承享受俸禄。[17]晏然:安然。[18]田和亦灭齐:田和为田常曾孙,公元前386年始为诸侯,前379年灭齐。[19]谋诈句:这句是说战国时,列国间钩心斗角,用奇谋诈骗取胜,从而产生了纵横家。史称纵横家之说为长短说,西汉刘向校书时汇编成《战国策》。[20]矫称蜂出:假传命令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假传王命夺了晋鄙军。[21]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这句是说战国之世,尽管诸侯之间置质、君臣之间剖符,都不起约束作用。质,抵押。两国间结约,常交换公子或大臣到对方以示信守叫置质。被质的公子叫质子,被质的大臣叫质臣。[22]宾:同“摈”,排斥。[23]献公:公元前384至公元前362年在位。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1]。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2],汤起于亳[3],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注释:
[1]或曰句:按五行理论,木火金水土五行应东南西北中五方,并与春夏秋冬闰相配合。因东与春相配,西与秋相配,所以说“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用以解释秦汉兴起于西方。这是古人的一种观念。[2]禹兴于西羌:古史中的一种传说。《〈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纪》谓禹“本西夷人也”。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汶山郡,汉武帝置,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本冉駹族地。冉駹族以氐羌为主。[3]汤起于亳(bó):亳有四地,一在关中,三在河南。河南商丘东南之南亳、西北之北亳、偃师西之西亳是河南三亳。关中亳亭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舜封契于商。《殷本纪》三家注谓为上洛之商,即今陕西商洛。可见这里是以关中之亳为汤兴之地。
秦既得意[1],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2]。传曰“法后王”[3],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4]。学者牵于所闻[5],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6]。悲夫!
注释:
[1]秦既得意:指秦得遂统一之志。《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东巡,上琅邪山刻石颂功,“明得意”。[2]世异变,成功大:指秦顺应事变,获得成功。其语化自《韩非子·五蠹》,原文是:“时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3]传曰“法后王”:传,指《荀子·儒效篇》:“法后王,一制度。”又《非相篇》:“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后王是也。”孔孟主张宪章尧舜,而荀子主张法后代贤王是一大进步。但荀子主张的“法后王”又有所保留,只是法三代。《王制篇》说:“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司马迁引此是强调重视近现代史,要对秦朝做正确的评价。[4]议卑而易行:议论平易浅近容易遵行。[5]学者牵于所闻:学者,主要是指那些高谈法先王、循仁义的儒生博士们,局限在自己的旧说里跳不出来。牵,局限。[6]耳食:用耳朵吃饭(听食)不知味,喻不假思索便轻信传说。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1],起周元王[2],表六国时事,讫二世[3],凡二百七十年[4],着诸所闻兴坏之端[5]。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注释:
[1]踵《春秋》之后:接续在孔子所着的《春秋》之后,即接《十二诸侯年表》之后,因该表是表现《春秋》的。踵,脚后跟,引申为跟着、接续之意。[2]周元王:名姬仁,公元前475年至前469年在位。[3]讫二世:指《六国年表》下限不止于秦统一的公元前221年,而讫于秦二世之亡的公元前207年,正是司马迁“综其终始”历史观的反映,以表现其凭恃暴力不能守国的观点。[4]凡二百七十年:此举成数。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07年,实际为二百六十九年。[5]兴坏之端:成功与失败的头绪,即兴亡经过及其原因。
点评:
《六国年表序》是一篇专论秦王朝兴亡的史论。要点有二:一是讨论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二是评价短命秦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读《六国年表序》当与《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以及秦国人物传记并读,也可以说这篇表序就是秦国传记的一个总论。汉代学者拘于耳食之见,诋毁秦朝是“余朝闰位”,说汉朝是“上继周统”,这都是违反历史事实之变的狂惑之言。司马迁反对暴政,批判了秦王朝焚书坑儒等严刑酷法,但对秦王朝“法后王”、革新政治而富强、终于一统天下的历史功绩却做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颇具辩证的目光。表序论战国形势,特别强调说“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又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而对完全否定秦王朝的汉儒批评为“耳食”之儒,充分显示出司马迁对历史进程深刻的理解。这与他论春秋时期历史形势相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