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 分类:武侠 | 字数:226.3万

第53章 周易·观卦第二十

书名: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字数:1961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40

作者:【先秦】佚名

观[1],盥而不荐,有孚颙若[2]。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注释:

[1]观:卦名。《观》卦由坤下巽上组成。观,包含动词、名词两用,作动词用的“观”是以我为主去观察外在的对象;作名词用的“观”是我成为一个客观的对象为人所观。[2]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这是说君主通过主持祭礼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为下所观,使瞻仰的人受到感化。盥,是将祭而洁手之礼。荐,是祭祀中奉献酒食之礼。在行盥礼时,“有孚颙若”。孚,是虔诚。颙,是肃敬。此时君主亲自主持,使人们感受到自己虔诚肃敬的风貌。盥礼之后,继以荐礼,此时俎豆杂陈,礼仪繁多,君主不再亲自主持,请人代劳,目的是避免影响刚才给人们树立的高大形象。

点评:

从卦爻结构看,《观》卦是阴长而阳消之卦,下之四阴渐长,上之二阳将消,但是九五仍居于至尊之位,“大观在上”,因而应特别重视树立自己的形象,站在“神道设教”的高度履行政治教化的职能。所谓“神道”既指蕴含在宗教祭神典礼中的人文精神,也指天道运行至为神妙的自然规律。当君主以虔诚肃敬之心主持盥礼,并且以这种心态严格遵循四时循环不出差错的易道规律,设为政教,化民成俗,这就是“神道设教”,可以得到天下人的信服。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1]。

注释:

[1]省方:省视四方。观民:观察民情。设教:设立政教。

点评:

《观》卦巽上坤下,巽为风,坤为地,有风行地上之象。先王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体会推行政治教化的道理,“省方观民设教”。为了设立政教以教化民众,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四方的民情,掌握真实的情况,做好以上观下的准备工作,而不能凭个人的意志主观武断地设立。只有顺应民风民俗的文化传统,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设立政教为下民所观,才能如同风行地上那样,周及庶物,鼓动化育,取得民心,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初六,童观[1],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注释:

[1]童观:站在幼稚蒙童的角度观察事物。

点评:

《观》卦的四个柔爻皆为以下观上,观察九五阳刚中正之君的政治作为,随着所处地位的不同和观察角度的差异,所形成的见识观感也很不一样。初六以阴柔之质而居于最下之位,远离九五,对国家大事懵然无知,站在这个角度观察政治,只能形成极为幼稚的蒙童之见,对于地位卑下的小人来说,存有这种蒙童般的见识并不足怪,也没有什么咎害,对于君子来说,就要受到鄙视了。

六二,窥观[1],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注释:

[1]窥观:从小孔或缝隙里观察事物。

点评:

六二以阴居阴,其地位如同闺门之内的女子,站在这个角度观察国家政治,仅能见其小而不能见其大,形成一种浮泛肤浅的妇人之见。对于女子来说,存有这种见识,利于安贞守正,但对男子来说,则是可羞丑的。

六三,观我生,进退[1]。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注释:

[1]观我生,进退:观察自我的行为,根据自我所处的地位审慎地考虑进退之道。

点评:

六三与初六之“童观”、六二之“窥观”不同,已由仰观于上深入到自观于内的层次。这是因为六三处于上下二体交接之位,上下无常,进退无恒,是一个凶险之地,必须存有一种忧患意识,审慎地反思自我的行为,根据总体形势自我定位,作出正确的抉择。

九五,观我生[1],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2]。

注释:

[1]观我生:是目光向内观察自我的行为。[2]观民:是目光向外观察民众的反应。对于掌控全局推行政教的君主来说,“观我生”和“观民”是密切结合,内外一体的。

点评:

九五居人君之位,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其自我行为具有公共的性质,关系到民众的吉凶祸福,只有根据民众的客观反应,才能检验出自我行为的是非得失。因而“观民”是为了确立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观察自我,观察自我是为了通过信息反馈随时调整自己的政治行为,不犯错误。这就是九五之君所应当奉行的为君之道。

上九,观其生[1],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注释:

[1]观其生:对于上九来说,既指九五的行为,也指本身的行为在人们心目中所形成的外观。其,指示代词。

点评:

上九以阳刚之德居于卦之上极,与九五之阳刚同为下民瞻仰的对象,虽然高而无位,没有承担具体的政治责任,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维护“大观在上”“神道设教”的整体形象,一方面观察九五的行为是否失当,同时也观察本身的行为是否得体。这是一种戒慎恐惧、居安思危的心态,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保持的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称之为“志未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