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离婚后我一胎三宝
作者:大王是只喵 | 分类:现言 | 字数:51.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0章 吃货的力量
唐诗语以为大队长所说的办法,大概就是去小河上游的村里跟人家协商一下捞点河蚌海螺啥的。
大不了就再往上一点,去小河的妈——大河那边弄点。
大河边的河蚌海螺什么的肯定比小河里的多。
万万没想到,大队长牛逼的很。
人家压根没想过搞河蚌啊海螺什么的。
内河有这些东西是有,可是太少了,想搞这些东西太麻烦了。
人家直接弄了一千斤的红薯干南瓜干萝卜干啥的,找了专门走海边城市的运输队的熟人,请人家帮忙去海边的农村给换点贝壳来。
现在粮食比什么东西都值钱,大队长觉得一千斤红薯干南瓜干萝卜干啥的,比湿的耐吃耐用,不算占人便宜,少说能换个三五千斤的贝壳。
保证够用好几年。
可他没想到在海边这些贝壳是真的一点都不值钱。
除了特别漂亮的会被留下给小孩子玩,其他的长得不好看的小的破的那是当垃圾还嫌费事儿。
他拜托的人去海边说会拿红薯土豆换贝壳,那边村子的人都轰动了。
用没人要的垃圾换粮食,哪怕是粗粮呢,也没人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啊,况且还是这边难得的东西。
甚至都不用车队的人定价,海边的人自己就给定了价,五斤贝壳换一斤干货,后来被哄抬,变成了十斤贝壳换一斤干货。
这还是换东西的人见势不妙控制的结果,不然怕不是会被哄抬成一百斤换一斤干货。
没办法,海边的农村不好种粮食也不好种菜。
有时候好不容易快成熟了,一场台风过来,就给你吹的什么都没了,让你几个月血汗白费。
海边不缺各种海货,就缺各种正儿八经的粮食。
别说米啊面啊这些精贵东西了,就是这些粗粮,对很少有机会吃这些东西的海边人来说也是难得的好东西。
以至于一千斤干货,最后竟然换了七八千斤的贝壳。
吓的帮忙的小伙赶紧找人帮忙把这些贝壳砸碎了,免得太过占地方被人发现。
还好他们回去虽然也运东西,却没有来的时候车装的满,再加上大队长打点的到位,换到的贝壳虽然多,可是砸碎了也就是多装几个麻袋的事儿。
二十几辆车,一辆车上顶多两三袋,也不占地方。
海边人热情,还送了他们不少干的瑶柱啊海带啊鱼干啊之类能吃的,以及一些漂亮的海螺贝壳啥的,让他们带回去给小孩子玩,还热情的问他们下次还换不换,什么时候来换,他们好提前准备。
人家很守信,前面已经收了大队长的好处,这些东西就全给大队长了。
当大队长听说居然换了六七吨贝壳的时候,人都惊呆了。
还有人家渔民同志送的海货,搞的大队长都不好意思了。
这么多东西,他们都可以用好几年了。
要是不再去海边换东西,岂不是让海边的渔民朋友吃亏了?
至于渔民送的东西,除了一部分分给运输队的人外,剩下的不够全村人分,也怕村里有些人嘴巴不严实说出去惹来麻烦。
最后就内销给了村里比较富裕嘴巴又严实的几家。
换的钱正好补贴这次找运输队的损失。
唐诗语看到这么多海边来的东西人都傻了:“去海边换东西这么容易的嘛?那咱们不是能经常去那边换了?”
大队长看她的眼神像看傻子:“哪有那么容易哦。”
“这次能用粮食换这个,是我专门托了人的。”
“偶尔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你是想被送去劳改吗?”
他换东西可是偷偷摸摸来的。
这次能换这么多运输队的人还不吭声,除了运输队本身也会偷偷搞点夹带,和他打点到位外,还是因为运输队的副队长跟他有点亲戚关系。
要是真像唐诗语说的那样经常搞,肯定会被发现的。
唐诗语立刻想到了上辈子自家用的猪饲料配方。
猪饲料这东西,不同的牌子配方各有不同,但是里面必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就是贝壳粉。
她不确定这时候对猪养殖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可要是她能把这个猪饲料配方给拿出来,那不就能名正言顺的去那边换东西了?
亲们,包子们,老铁们。
这可是七十年代的海鲜。
绝对无污染纯野生没有一点人工养殖的海鲜。
就算她在内陆想吃上新鲜的海货不容易,难道还不允许她想办法弄点干的海货打打牙祭吗?
想到做到。
唐诗语不光再次开始详细阅读大队部的报纸,还让宋辞岩想办法给她弄一些海边城市流行的报纸,不拘什么内容,只要是海边那边特有的就行。
没办法。
她唯一认识的有本事的,还能指使的动的就一个宋辞岩,不找他找谁?
这时候,她真的很庆幸自己当初被八块腹肌诱惑选择了跟宋辞岩结婚,而宋辞岩也没拒绝她。
不然像现在她想弄点吃的改善一下生活都这么大动干戈的,换个人就算有心帮忙也没那个人脉关系和条件。
宋辞岩呢?
人家听了她的要求后,只是诧异了一下,就什么都没问真的联络在家在海边的战友了。
当然,这个联络不是多着急,所以也用不到发电报打电话什么的。
直接写信就可以了。
跟信一起的,还有些这边的特产,比如核桃红枣柿饼核桃山楂以及一些干货,比如干萝卜片萝卜丝干南瓜片干红薯片,还有十斤杂粮面。
咳咳。
没办法,这时候这些可都是硬通货呢。
像柿饼。
别看柿饼不值钱,那是因为靠山村不缺柿子树。
几乎每块地的低头都有两到三棵柿子树,有的还不止两三棵,可能得有十来棵,山坡上荒地里的也有不少柿子树。
靠山村每家每户到了秋季柿子成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能晾晒几十上百斤柿饼。
可在大城市,尤其是海边一些城市,这玩意儿的稀罕程度堪比海鲜在内陆的地位,因为柿饼很甜很甜。
别说小孩了,大人都很喜欢吃。
所以当宋辞岩的战友收到一大堆东西,里面居然有十斤柿饼十斤杂粮面,其他也都是各种吃的时候,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他媳妇儿更是感叹:“你这战友真舍得,这么多东西呢,可都是好东西。”
战友得意洋洋道:“这可不?我们可是一起扛过枪的交情,那能一样嘛。”
至于宋辞岩说的那些报纸啊什么的,嗨呀,那算什么?
他不光能弄到最近几个月的,他还能弄到最近几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