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龙兴欧罗巴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59.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四章 克里米亚!(1)来自“英国”的商人
春回大地,新的一年(1760年)到来了。
在过去的几年,特鲁琴汗国虽然大肆出击,但依旧安然无恙,原因只有两个。
一是沙俄帝国的女皇伊丽莎白已经处于生涯暮年,长期的熬夜举办异装舞会,以及对于继承人问题的恐惧损坏了她的身体,这两年,她不时晕倒在舞会现场,俄国的大臣们深知她的时日不多了。
就连不久前涉入英法七年战争,并在普鲁士与腓特烈大帝交战的俄国军队都会不时接到女皇驾崩的消息进而造成撤军的问题。
再就是俄普战争了,此时的腓特烈大帝还真是一个奇葩人物,同时面对俄国、法国、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三个庞然大物居然还支撑下来了。
饶是如此,腓特烈也只将少量兵力放在西线看守以法国人为首的联军,将普鲁士主力放在东线抗衡俄国人。
腓特烈,何许人也,几乎靠着一己之力扩大了普鲁士的版图,将王国人口从以前的三百万左右扩张到五百万。
并在国内大力施行外交、金融、财政、军事、工矿业、农奴上的改革,除了最后一项因为贵族的反对收效不大,在其他方面却是成绩斐然。
这也是他能够在欧洲纵横跋扈的原因。
当然了,如同后世的拿破仑像彗星般崛起,吸引了一大拨欧洲的迷妹、迷弟一样,腓特烈也同样如此,他最大的迷妹自然是伊丽莎白女皇,最大的迷弟则是沙皇的外甥、叶卡捷琳娜大帝的老公彼得三世。
此时的俄国,就算没有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名将依旧层出不穷,在最近的一场战斗中,只有一半精锐,剩下的全部是临时征招过来的农奴兵的俄军还差一点攻克了东普鲁士首都柯尼斯堡就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伊丽莎白女皇当政,以此时俄国的实力,与奥地利一起将普鲁士王国灭了也不是问题,因为此时奥地利也有还几个不亚于鲁缅采夫、苏沃洛夫的名将。
无论如何,俄军在东普鲁士的行动让其不敢再在南线开战就是事实。
俄军要在南线开战,还要等到西乌克兰的波兰人准备揭竿而起的时候,那时候,腓特烈纵横跋扈,以波兰为诱饵,诱使俄国放弃对他的攻击,进而瓜分波兰,这才奠定了普鲁士乃至近现代德国崛起的基础。
而俄军一旦杀到西乌克兰,脚步就不会停下来了,新一次俄土战争必定上演。
说起来这普鲁士王国的处境与特鲁琴汗国倒是颇有相同之处,都是人口不多,但国王都是一代俊杰,硬生生在险象环生的局面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新的局面就要来了,而这局面的关键就在一个地方。
克里米亚。
此时的黑海、亚速海一带,除了扎波罗热、亚速等少数地方已经俄国人占领了,沿岸大部分地方依旧掌握在克里米亚汗国、奥斯曼帝国手里。
与特鲁琴汗国的高度中央专制不同,克里米亚汗国却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汗国。
到了十八世纪,在其国内分成了两大族群,一个是以前的蒙古人与各种突厥人、欧洲人混血而成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克里米亚半岛上。
经过长期演化后,克里米亚鞑靼人又分成了三大势力:
位于半岛东部的希林家族,位于半岛西部的马合苏尔家族,他们都是汗国的创立者、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当时创建汗国时的大将后裔,相当于两个万夫长。
秃花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莱家族则占据着以半岛中部地区。
在半岛以北的亚速海西岸、黑海北岸则分布着大量的诺盖人,说起这诺盖人也是一个大杂烩,斯基泰系、蒙古系、突厥系的大混合,他们身上有着多个王朝的身影。
阿提拉的匈人帝国、科萨汗国、佩彻涅格汗国,匈人、科萨人、佩彻涅格人现在都叫诺盖人。
诺盖,在蒙古语里实际上就是“狗”。
原本诺盖人的大本营是在里海附近的,先后遭到小玉兹哈萨克、土尔扈特人的屠杀、驱赶后,大部分都迁到了亚速海西岸和黑海北岸,如今在东岸只剩下库班诺盖人一支。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件事,而这件事才是土尔扈特人能够坚持到现在而不覆灭的重要原因。
那就是,无论是此时的沙俄帝国,还是后世的苏联,其对于境内的各个部族大致采取了以怀柔、羁縻为主的策略,而不是赶尽杀绝。
这其中,用东正教感化他们,从而显示自己“东方正教”正统的想法若说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到了眼下,亚速海、黑海附近依附于克里米亚汗国的诺盖人也分成了四大部族,从多瑙河一直到顿河依此是:
布贾克;
叶迪山;
贾博伊鲁克;
叶迪库勒。
在最近一次俄土战争中,克里米亚汗国的大汗能够动员二十万兵力,他们施行的是八户抽三个骑兵的兵役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汗国的总人口当在五十万户、两百万人左右!
一个相当有实力的汗国。
当然了,自从沙俄帝国在顿河、第聂伯河中游修建起专门对付他们的长城要塞后,汗国的实力就一蹶不振了。
当汗国的实力下降后,国内各大贵族、部落就不会那么同心协力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何况,此时汗国大汗的任命权掌握在奥斯曼帝国手里,为了不让汗国做大,奥斯曼帝国肯定不希望汗国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
故此,进入十八世纪后,汗国大汗的更换极为频繁,其背后自然也有奥斯曼、俄国的角力。
叶伊斯克港。
渥巴锡站在码头上眺望着波涛汹涌的亚速海,心绪颇不宁静。
自从带领山地团剿灭车臣游击队后,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从事外交事务比较适合自己。
当然了,他从阿克敦等人眼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危机,那就是如果自己长时间在军中待着,升到旅长、师长只是时间问题,依着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方面大员也毫无问题。
但那样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乞塔德。
“自己不从军总行了吧”
于是,他成了巴雅尔的副手,以外务大臣首席秘书的身份开始全力往来欧洲一带。
以前在准噶尔地附近潜伏的寻驼人阿迪尔则成了他的助手,今年渥巴锡十七岁,阿迪尔十九岁,两人带着不多的随从准备前往克里米亚汗国。
他们显然是带着任务的。
“二弟,听说如今俄国首相伊凡.舒瓦诺夫的秘书帕宁一直在汗国活动,多半是在拉拢那些诺盖部落的酋长,他们能这么做,我们为何不能?”
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汗国身后还有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其覆灭从来都不是因为外敌,而是祸起萧墙。
对于这一点,作为穿越者的乞塔德来说心知肚明。
于是,他便将渥巴锡又派了出去。
“格莱家族、希林家族、马合苏尔家族就不用想了,他们都是拔都家族以及嫡系大将的后裔,虽然在面对国内利益时有分歧,但在对外时肯定是保持一致的”
“你的重点就是那些诺盖人”
“诺盖人四大部落中,由于其大毛拉阿卜杜拉.克里姆.阿凡提在叶迪山部落,这让叶部实际上是四大部落之首,试着接触其首领曼贝特,他是第聂伯河西岸的诺盖人领袖”
“他的妹妹嫁给了第聂伯河东岸以梅利托波尔为中心的叶迪库勒部落的酋长,如今该酋长不在了,留下一个十岁的男孩儿,眼下就是由他的妹妹在掌握大权”
“也就是说,拉拢到了曼贝特,就能拉拢第聂伯河两岸的诺盖人”
“据我所知,克里米亚汗国的总人口中,鞑靼人只有五十万左右,诺盖人却有一百五十万之多,完全值得我们拉拢”
“至于克里米亚半岛南面的诺盖人,一来人数不多,二来南面的雅尔塔、卡法等城市都直接掌握在奥斯曼人手里,这些诺盖人肯定早就被奥斯曼人收买了,不用在那里下功夫”
吹着咸湿的海风,想着乞塔德的交代,渥巴锡的心情稍稍好了一些。
正在这时,一艘亚速海上很少见的欧洲大船跃入了他的眼帘。
当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对英法两国做出承诺,让其控制下的巴巴里海盗不在袭扰他们的商船后,欧洲的船只就能直接越过黑海抵达亚速海了。
到了此时,特鲁琴汗国生产的纹路更加精细,图案更加多样的棉布、毛料,以及不锈钢制品渐渐传到了欧洲一带,商人们自然闻讯而来。
还有,特鲁琴汗国善于治病的消息也传到了那里,达官贵人们也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来到这里请求特鲁琴人为他们治病。
当然了,叶伊斯克名义上还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不过是时下特鲁琴人与奥斯曼人关系不错可以经此港顺利抵达特鲁琴汗国罢了。
在彻底开罪俄国人之前,乞塔德可不想知道自己在亚速海还有一个港口。
大船在引水员的带领下缓缓驶入码头,靠岸后不久便走下来一大群人,除了水手,便是一些戴着方便面的欧洲贵人了。
这些人渥巴锡看得多了也不以为意,但其中的两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个身材高瘦,年约三十,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衣、长裤,领着一个黑色的皮箱。
一个同样年纪、穿着蓬蓬裙的女人挽着他。
虽然叶伊斯克名义上还是奥斯曼的,但乞塔德为了试探俄国人,还是将自己租赁此港二十年的消息慢慢透露了出去,也就是说,此港的运营是由特鲁琴人来负责的。
最大的运营就是兼着海关的责任了。
等那些人都踏上了陆地,并叫了码头上的用了特鲁琴粗胶的舒适马车远去了,渥巴锡叫来了负责海关的人。
“浑台吉,这是一艘来自英国南安普顿的商船,已经来过这里两次了,眼下是第三次,他们主要是来采购羊毛和毛皮的,也会采购少批量的成衣和不锈钢制品”
“那一男一女拿着英国护照,护照上写着‘旅行’字样”
“旅行?”
渥巴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据说因为普鲁士的崛起,英国人想与俄国结盟夹击之,但却被法国人抢先一步与俄国结成了盟友”
“始作俑者就是一个叫做迪翁的法国间谍,此人通过异装舞会结识了伊丽莎白女皇,先英国人一步与俄国结了盟”
“此事在欧洲传得沸沸扬扬,不过此后迪翁也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