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低武世界开始起兵

作者:天心无相 | 分类:历史 | 字数:52.2万

第154章 蓄势待发的流寇

书名:低武世界开始起兵 作者:天心无相 字数:2105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17

相比还在积攒实力的李煜等人,各地的流寇却十分躁动,他们也想和柳儒浩一样,获得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根据地。

他们早就不想再继续流窜了,特别是有柳儒浩这个成功案例后,各地的流寇自然是纷纷效仿。

不过可不是所有流寇都能成功,面对官军源源不断的进攻,绝大多数流寇都没办法坚守阵地。

但在流寇那庞大的基数下,还是有流寇能够和柳儒浩一样成功,他们在获得根据地后也开始积攒实力。

虽然不如李煜等人的准备齐全,却也在竭尽全力的积攒实力,毕竟军队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底牌。

而那些流寇获得自己的地盘后,实力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无疑让大景朝廷更加头疼。

要不是官军的质量参差不齐,也不至于让流寇如此放肆,更是让大景朝廷脸面无光,只是大多数的官军都是如此。

大景朝廷对此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将那些官军全解散吧,如此只会让大景变得更差,留着那些官军好歹有些作用。

要是将绝大多数的官军都解散了,那大景还如何继续掌控天下,如此只会让流寇更加猖獗。

更别说流寇现在都在积攒实力,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起进攻,没有那些凑数的官军协助守城,大多数的城池都守不住。

大景朝廷再看他们怎么不顺眼,也只能让他们留下来抵御流寇,更何况很多将领也是烂泥扶不上墙。

毕竟没有他们贪污军饷,各地的官军也不至于糜烂至此,当然这和大景朝堂的风气也离不开关系。

大景能够在数年内急转直下,也是因为那些官员不干实事,只顾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并且一直党争不断。

不仅让大景的国力急转直下,还让各地的百姓苦不堪言,让原本心向大景的百姓失望透顶。

大景也就没有贩官鬻爵还算得上不错,不过科举也已经没办法保证公正,但也能维持一定程度上正常。

即便如此也是因为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不愿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这才没有让科举彻底的失去公正性。

毕竟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不算什么,可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可没平民百姓那么好糊弄。

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朝政,但也明白官场上的一些事,没有官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全天下最关注的科举动手。

当然他们还是会搞些小动作的,不过并不会那么明目张胆,只会在那些细枝末节中动手。

毕竟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上到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对此都非常重视,因为这对大景非常重要。

而且这是平民百姓唯一的上升渠道,他们自然是对科举非常重视,也让那些官员少了许多操作机会。

再加上那么多眼睛看着,他们自然也不敢太过分,办事也是更加小心翼翼,生怕被有心之人抓到把柄。

朝廷上的官员最喜欢的就是党争了,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不会放松,甚至会不留余力的收集对手的把柄。

就算是大景已经风雨飘摇,他们依旧是我行我素的继续党争,根本不顾大景现在的情况。

别说各地肆无忌惮的流寇,就连北方的蛮族都看出了大景的疲态,趁着大景自顾不暇的时候南下劫掠。

不过蛮族再也没有成功入关,每次都被边军死死挡在关外,不然朝堂上的官员也没有心思党争。

毕竟威胁近在眼前他们也不过作妖,那些官员还是比较惜命的,不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大敌当前也会选择和对手合作,不惜代价的将威胁清除,不过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和好,只会继续以往的争权夺利。

因为他们本没有多少仇怨,党争也只是为了更好的争权夺利,那些所谓恩怨也只是争权夺利的借口罢了。

而且他们并不会将事情做绝,毕竟他们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失败,这也是他们留下的一条后路。

当然胜利者并不会让失败者留在朝堂,要么让其体面的自己告老还乡,要么直接动手将其逐出朝堂。

各地流寇的动向虽然让他们感到有些担心,但他们依旧不是非常重视,以及大多数的流寇仍然脆弱。

只有那些规模较大的流寇才有威胁,只是那毕竟还是少数并不足以说明什么,他们自然不会太过在意。

相比远在天边的流寇,他们更在意近在眼前的利益,就算发现了流寇的威胁,他们也会选择性的无视。

在他们眼中利益是最重要的,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毫不犹豫的损害国家的利益。

如果把大景比作一颗大树,他们就是大树上的蠹虫,源源不断的吸食大树的营养,直到大树濒临死亡也不会收敛。

如果大树轰然倒塌他们也不会全部死去,而是改头换面继续吸食下一颗大树的营养,如此反复直至他们被发现消灭。

就连那些被他们称作匹夫的人,心中都留有自己的家国情怀,高高在上被权利逐渐侵蚀的他们却没有。

毕竟有了家国情怀他们还怎么谋取利益,当然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是如此,要不然都没那些流寇什么事了。

因为大景的朝堂要都是贪官污吏,大景早就亡了那还用流寇出手,不过此时的大景朝堂大部分根本算不上清官。

清官在此时的大景朝堂,已经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为绝大多数的官员都在争权夺利。

再加上大景的天子刘昊,也喜欢玩所谓的平衡之道,可以说党争的部分原因就是他放纵的结果。

当然刘昊也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因为那些官员伪装的特别好,在此之前刘昊还以为清流真的全是清官。

直到清流和所谓的浊流的党争愈演愈烈,刘昊才逐渐反应过来,不管是清流还是浊流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立场不同而已。

刘昊对朝堂上的官员,自然也是也越来越不信任,不过并没有大规模的替换官员,只能让他们继续管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