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教科书
作者:蓝88 | 分类: | 字数:3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章 就近
“颜老师,明天我一起去爬山。”
李纪士在周六晚上八点多,给颜龙发来微信。
“好的。”
回复,就这么简单。
想在周日跟着颜龙夫妇去爬山,只要在他俩出发前告知一声。然后,早上八点钟,到颜龙家的小区大门口集合便可。
刚开始爬山的前几年,颜龙经常换地方,直到把N市周边的古道几乎走遍,每周就基本固定在离家近点的双石岭。
双石岭海拔四百米,一条保养较好的二米宽古道,从山下周夹村,时陡时缓婉延伸向山顶。
下山可以不走回头路,沿着废弃了的老机耕路,从山的另一边,绕回到山下出发处,一圈下来七八公里,有一万二三千步。
八点钟驾车出发,八点半能到山下。
缓步上山约四五十分钟,下山一个半小时左右。KS公司董事长为加强燃油脂效果,往往一人30分钟登上山顶,出一身热汗。
山顶,有块约五六百平方米水泥地,在那里伸伸腰,搁个腿,做套体操,停留三、五十分钟,再从老机耕路下山,回到停车处,全程三个小时。
颜龙每个周日上午,都去双石岭的另一个原因,是去取山水,一周扛两大桶,回家煮开了泡茶喝。
双石岭下半山腰的盘山公路旁,有一股溪水清凉甘甜,被人用两根对劈开的竹竿接出,周边村民,爬山的城里人都在那里取水,夏天水势小时,取水点各种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水桶,经常排起长队。
“香华与公司的事,后来怎么样了。”颜龙问李纪士。
两个月前,香华打电话给颜龙,请教被YY公司调低岗位的事,后来没有再与颜龙联系。
李纪士在N市开摩的时,认识了香华。
当时,香华是N市一家小型服装厂技术部经理,经常到轻纺织城来淘新面料,有时会带几米回去打样衣。
她成了李纪士的常客,俩人在摩托车上一聊,还是同乡人,两家相距五六十公里。
孤身在外的李纪士,和只身一人的香华,不久就同居生活了。
2015年初,香华怀孕了,她想要这个孩子,自己快到四十岁,今后恐怕将难以生育。
李纪士开始很犹豫,自己有二个儿子,经济压力已经很大,再来一个小孩,他自己怕负担不起。
就在这时,李纪士在KS公司的职位从普工,连升二级,提到分公司副经理岗位,年收入从原来的七、八万元,提高到十三、四万,每月工资发八千,还有一千多元的360考核奖。
而且,KS公司领导开明可信,只要自己努力刻苦,工作应该是很稳定的。
李纪士同意要下这个孩子,他希望生个女儿。
“香华,这个孩子我们要了,希望是个女儿。”
“你想要个女儿,我要儿子。”
李纪士决定要下孩子的那天夜里,香华辗转难眠,抽抽嗒嗒哭了一夜。
“噢,颜老师,忘了跟您说了,香华她已经从YY公司出来了,现在给一个朋友帮忙设计童装。”
李纪士对外人面前都说颜龙是他的师傅,但在颜龙面前,以前叫颜总,现在颜龙不是公司总经理了,他也跟别人一样叫颜老师。
几个男徒弟中,也只有向权一直当着颜龙的面叫师傅。
“那YY公司的事,后来是怎么处理的。”
“后来香华与那个人力资源经理吵架了,香华说是那人先指着她的鼻子说话,香华推挡了一下,俩人就动起手来,公司老板判定是香华先动手,要香华向那人赔礼道歉。”
“香华就自己离职了。”颜龙已能大概猜到以下情节。
“是的。”
“补偿金没拿到吧?”
“是的,不过春节后全厂没发的两个月工资,发给香华了。”
很多时候,老板为了保护和达到A,特意在A前面设置个B,很多人为了成功B,会放弃甚至忘了A。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就近和近好心理。
得寸进尺,需要时间精力和足够的耐心或野心,更多的人是得寸忘尺的。
香华与YY公司的事既然已经结束,颜龙也就此打住,过去了的事,就让它翻篇。
那些,怎么这么笨啊,有钱好拿不拿啊,目光短浅啊等等话语,都是害人害己。
颜龙去爬山,大多是一个上午半天时间。
午饭经常去程公大食堂吃,第一次是KS公司董事长带去的。
程公大食堂开在大街边上,除了门面挂着喷绘布照牌,没有什么装修,店内普通水泥地上摆放着六七十张四方木桌,配的是木板长凳,角落里有几只立式空调,天热时头顶上吊扇哗哗作响。
对着一大盆一大盆菜,点些想吃的,饭自己打,汤随你喝。
中午去经常没有空位,好在很少人在那里喝酒聊天,桌子很快会有空出,一顿午餐两三个小时,能翻桌好几次。
看到程公大食堂生意如此火爆,旁边门店接连开起了三家大食堂。
门面一个比一个气派,店堂环境布置漂亮舒适,可是生意不仅比不过程公大食堂,而且是出乎意料的冷清,大家宁可在程公大食堂门口排队等候,对近在咫尺的那三家大食堂视而不见。
颜龙分析了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在程公大食堂吃饭的原因。
首先当然是饭菜可口,白切猪肉每次必点,还有随你喝的烂腐咸菜汤,飘着几片肥肉花,咸爽解渴,连小孩们都很爱喝。
吃完了再喊结帐,一位老伯跨背着个包,用手指着桌面上的空碗数落道:“一百二,一百二,二百,一百五,三碗饭三十,一共六百二十元。”
第一次来的客人会被吓一大跳,以会是进了黑店,实际是62元,一下子又便宜得让人印象深刻。
七、八年下来,旁边的几家大食堂开了关,关了开,几经易主,没有一家成功长久。
国人喜欢跟风,说难听些就是容易眼红。
很少有人去思考,人家为什么能红,自己适合不适合也这样去做,如果去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还要能分析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网红的兴起,一个网红带货的经济收入,竟然能超过许多上市公司的年利润。
那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网上购物,有着几百万几千万粉丝的网红,只要商品选择得当,对着手机屏幕叭叭啦啦说上几遍,自然就有可观的成交量和销售提成。
于是,明星名人都涌向网上带货,有些地方政府官员,也在网上推介地方产品。
各种网红培训班,蜂拥而起。
有人劝颜龙也开网上直播,等红了可以直播带货赚大钱。
颜龙看到过网红带货,在N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年会上,请来过一位有百万粉丝的女孩,现场表演“网红带货”,推销贵州红糖和一把有弹力的梳子。
岂不说,女孩在介绍中有违反广告法,贬低同类产品的行为,也没见到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场三四百位职业经理人,没有一人被说动心。
十来年前,在冷门电视频道的非黄金时段,早有人在屏幕里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地介绍推销各种商品。通常一男一女在屏幕中一唱一和:“机会难得,原价999,现在订购只要218,马上拨打,邮寄到家。”
不小心按着这些画面频道的人,绝大多数连忙转台。
他们艰难营生的原因,是当时大家喜欢到实体店购物,而且有种共识,好的产品不会在小电视台而且是垃圾时间段播广告,那些推销人没有名气,更没有什么粉丝。
让网红带货,是商家利用网红,向消费者抄的近道,推销商品的性价比,受网红影响严重,使其他同类优良产品,生存空间变小。
那位在年会上推销红糖的直播女孩,众目睽睽下说道:“大家平时在吃的红糖,其实不是真正的红糖,只有这款XX红糖,是真正的红糖。”
小姑娘,你对红糖有过研究吗,知道全世界所有红糖的构成?你在媒体上这么讲,让其他品牌红糖怎么在你的粉丝面前生存。
如果有个几千万粉丝,比你牛的网红,在这样说他直播带货的红糖,你不就翻车了吗。
颜龙认为,网红不应该也不能带货,除非你的身份明确是为自己公司推销产品。
如果,你是社会公众性网红或名人,要做的是去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宣传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让你粉丝的生活,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意义。
闻名遐迩的龙井茶,受疫情影响,春季新茶无人问津,几位小青年赶去山村。
茶树怎么长,茶叶怎样采,新茶如何制作,泡出来好看又好喝,多少钱一斤,告诉你下单办法,快递明天就能到你家。
一场现场直播下来,替茶农们收来二百万元订单。
这是网红名人该出手做的事,运用互联网工具,帮助焦虑不安中的农民。
听说国内有几个千万粉丝级的网红,直播带货一年能挣几个亿,颜龙感到十分吃惊。
可以肯定,这些几个网红,不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否则断然赚不来这么多钱。
那几个网红赚去的,原本是其他媒体该赚的钱,是在用自己的人脉争夺社会广告资源,用粉丝数量与金钱进行交易。
有机会颜龙也想试试网上直播讲座,如果听的人多了,也决不去做直播带货,向学员们网上推销兜卖商品。
可以帮自己所在学校作些宣传,给学校多招点新生,加速学校发展。
替急需用钱看病的人拉点捐款。
与丝粉们聊聊,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你认为的垃圾,在你眼里是废弃物,到专业处置单位手里是再生资源,因此在丢弃时,请不要让这些物资相互混杂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