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传承了黑科技
作者:琴北扬 | 分类: | 字数:47.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三十九章 种因得果和全球会议
第140章 种因得果和全球会议
若生猜测可能是他们跃迁过来的曲率泡与周围压缩的空间产生反应从而导致这种物质的产生,而且二锂晶体不与反物质产生反应,所以在湮灭反应中被当做废料抛了出来。
“然后我利用二锂晶体采集了许多还未湮灭的反物质。”
陈新:???
这怎么可能?!
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足以摧毁接近它的一切物质!
“在黑洞附近就不一样了。”
若生说:“在这里,无论多大的能量都会被吸进黑洞,根本影响不到其他物质,你看基地就处于湮灭下方,不也一点事儿也没有吗?”
“那这两桶是反物质?”陈新一脸不可思议。
“还有二锂晶体。”
“我一会儿多出去几趟,好不容易来一趟,咱多拿点。”若生意有所指。
马天青垂头丧气,“现在又出不去,拿那么多有什么用。”
“不!”
陈新闻言却眸光一闪,明白了若生的意思,“有了反物质和二锂晶体我们就能制造跃迁逃离黑洞。”
“但你说光锥之内皆是命运……”
“我已经想到怎么对付光锥了!”
陈新看向控制台上的材料清单,“史瓦西半径内才是真正的杜绝希望,但我们现在的光锥还没有被黑洞完全捕获,而黑洞又是拖拽着周围空间吞噬我们,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让这片空间把我们吐出去,彻底拯救我们的光锥呢?”
“吐出去?”
马天青想了想,没明白,但他很相信陈新,“我们该怎么做?”
“还记得慢玻璃吗?”
“慢玻璃……我爸的公司?”马天青迟疑着说。
陈新点点头,目光似飞跃亿万光年,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小别墅。
那时马路远还是个满怀热血的青涩少年。
「……冷原子气体……光速降至17m/s。」
「掺镨硅酸钇晶体……光停留了一分钟。」
「我们的技术……光速通过慢玻璃时会变得像蜗牛一样慢。」
懵逼中的马天青一脸懵逼,这有什么联系吗?
若生却已经懂了,“一号基地工业设施基本完备,还有两百个没来得及撤离的机器人,可以帮我们完成慢玻璃制造。”
“好,你去安排。”陈新大喜过望。
等若生再度出舱后,他才拉着马天青解释起来:
如果我们点燃一根蜡烛,它发出的光是随时间不断扩散的一个圆。
现在把时间看做一条线,从这条线看去这个“圆”是从一个点逐渐变大的,形状就像横过来的金字塔。
而这就是光锥。
因为我们无法超光速——跃迁的本质是类似虫洞,并非超光速。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无法逃出光锥,即光锥之内就是命运。
但是,黑洞面前光也无法逃脱,扩散的光锥会重新被吸引成一个点,落在黑洞中心,也就是说一旦被黑洞捕获,我们的命运就只有一个——坠入黑洞。
然而,如果远征号不是在空间中滑行,而是被空间裹挟着跌向黑洞,那只要我们的速度超过光速,这片空间就会被迫把远征号“挤”出去。
“不是说不能超光速吗?”马天青问。
“所以需要慢玻璃。”
陈新表示,慢玻璃现在已经达到储存十年的光而厚度只有一厘米的程度了。
如果我们利用慢玻璃把飞船包裹起来,那就能在短时间内制造一个低光速区域!
陈新凑近他说:“想象一下,如果海洋中出现一个气泡,会发生什么?”
“我们……气泡会被海水压力推向水面?”马天青怔住了。
“对的。”陈新点头。
……
新联合国大厦,安理会大厅
自从联合国迁址后,东方魔都又多了个标志建筑。
“超重粒子的扩散速度正在急剧增加,初步估计它们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亿个,数量还在成指数级增长。”
一位CNSA的代表报告:“目前它们的覆盖范围还不是很大,只在北纬70o以上的区域游荡,且绝大多数仍留在格陵兰岛。”
云清坐在会场中,正脸色凝重的翻看资料,旁边坐着的是神山教授和卡洛斯教授。
“它们对宏观世界造成影响了吗?”秘书长问道。
CNSA代表说:“在格陵兰岛附近,我们观测到高浓度的超重粒子正在侵蚀岩石地貌,在格陵兰岛之外的地区它们的浓度还没有破坏宏观物体的能力,但是,秘书长先生,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松警惕。”
一位中科院教授举起了手,在收到示意后站起来说道:“超重粒子无时无刻都在自我复制。它在撞击到空气和岩石中的分子时,如果撞到的是分子中原子间的空隙,就只会撞断化学键造成分子瓦解,不会产生新的超重粒子。”
“但每命中一个原子核,它都会将那个原子核中的两个质子或中子融合成一个新的超重粒子,如果它撞到了单个的质子和中子那就会直接把被撞击粒子以光速弹开……”
“原子中的空间很广阔,分子间的空间就更空旷了,超重粒子撞到原子核的概率应该很小很小。”秘书长说,他因为这件事看了不少资料。
“是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超重粒子的数量终会一点点地变多。”
“有全球性的影响吗?嗯,赫德里夫先生,您来讲。”
“有,而且不小。”
一位戴着海军帽子的气象学家站起来,“就在今天上午,北风之神号核潜艇上的空气质量检测仪突然报警了,可我们明明正在海面换气。当我查看警报项目时,我发现有一个经常异常的项目,但它的异常从来都是浓度过低,从来没有出现‘过高’的字样。”
“那个项目就是‘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高达28%!”
他心有余悸的说:“我们检查了制氧用的氧烛,那是一种由氯酸钠和石灰粉混合制成的棒状物,在被困海底且停电时可以点燃释放氧气救急,这东西容易受潮失效,因此需要经常更换”。
“经过检查,一千多根氧烛都安安静静地躺在柜子里,没有发生自燃。我们又检查了制氧机,那东西从上次去波罗的海开始就没再打开过一次。”
“潜艇上所有能产生氧气的东西都被检查了个遍,一切都没有异常,最后我去舱外采集了些空气样本,发现检测结果和舱内空气一样——浓度都远高于正常值。秘书长先生,您可以打开今天东夏时间12时整由我国航天局上传至联合国的RA715号文件。”
“超重粒子正在分解出海洋和岩石中的氧气?”
秘书长低头翻了翻文件,从密密麻麻的文件目录中选定一份,向上一滑,一个三维的全息影像就出现在安理会大厅的正中间,那是一个地球模型,大陆和海洋的分界线只用简单的黑色线条概括,在北极地区泛着一大片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