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科技升级面板
作者:江边小鲤鱼 | 分类: | 字数:62.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1章 看,飞碟!
第170章 看,飞碟!
种花家有个坏习惯,无论做什么,都想做第一。
刘青同样有这个坏习惯,既然想要败家,那就必须败出一家世界第一的航空企业出来。
不过,想要让青东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光有黑科技可是不行的。
回想两年前,刘青能接触到的公司规模,还只是园区中那个占地不过500平米,员工只有20多人的小小“化工厂”,利润几十万,就能够欢天喜地。
如今,刘青的格局,已经飞快提升到了眼睛长到头顶上,要么不做,要么就做世界第一!
然而,刘青明白,世界第一绝不仅仅代表科技。
它必须要有改变人类社会的能力,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体验到它带来的好处,甚至能够统治人们的生活习惯,让人们离不开它。
放眼二战后的科技发展史,唯有信息时代引申出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做到了这点。
现如今,还有谁能够离得开互联网,离得开手机或者电脑?
没有这些东西,人们的快节奏物质生活根本就满足不了,甚至连精神生活也满足不了。
在信息时代没有来临之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已经是小康生活,加上汽车空调洗衣机等机电产品,就是GC主义,闲来无事,几个人凑到一起下棋、打牌、跳舞,就是文化生活的丰富。
可当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得到了极速扩张,世界各地的新闻,各种文化的视频内容,千奇百怪的游戏……只要打开一部手机,滑滑手指就能轻松做到。
人类需要的一切文娱资源,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若是有一天,手机和网络突然消失,9成民众的生活都会大乱套,所有的公共服务也会乱套!
人们完全离不开它!
这就是它的统治力!
刘青想要发展的黑科技或者公司,必须要有这样的统治力,不然他就真的白创业一场了。
无论是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人造主粮和人造肉,还是让种花家的半导体产业实现换道超车的石墨烯材料,亦或者是腾龙电池,医疗修复舱,都有改变人类科技格局,统治人们生活习惯的能力。
至于航空器,想要做到这种程度,就比较困难了。
乍一看,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出门坐飞机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客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足够成熟,全世界拥有超过20万架有人飞机,刨除其中3万架的军用飞机,还有十几万架的民用客机。
从大型的洲际灰机,到小型的支线客机,甚至只有几个人的私人小型飞机、直升机,各种型号都有。
一抬头,至少有十万余架次的航班在天空翱翔,每年有上百亿人次的飞行记录。
似乎航空产业的发展已经足够好了。
然而,相比于汽车、火车等数万亿人次出行记录的地面交通工具,这上百亿人次的记录,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尤其是种花家的航空事业,不说其它,光是全国加起来还不到200座的民用机场数量,就知道坐飞机这种事情,并不常见。
关键是地面还有越发发达的高铁网络,进一步抢占了民用航空的市场。
这就说明了,出行坐飞机这种事情,并不具有统治力。
在种花家,有人做过专门的统计,出行时间小于6个小时的旅程,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做高铁就绝不选择坐飞机。
也就在超长途上,飞机才有竞争力。
想要让灰机出行具有统治力,就必须发挥飞机速度快、节约时间的优势。
时间就是金钱,刘青每一次从江州到京城,两地往返,几个小时的时间,都在来回机场的路上。
若是遇上恶劣天气,飞机晚点,往往能浪费刘青一天时间。
那个时候,刘青就不只一次在想,若是机场就修在工业园区附近,那该多好啊?
更进一步又在想,若是机场就跟停车场一般简单,不管远近,每个人出行都能做飞机,是不是更美?
做不到每个家庭一架,实在不行,把飞机做成公交车那般,固定场站地上上下下,也挺美好?
尤其是某些县级城市或者偏远地区,交通非常不便,公路网也严重落后,更有山路十八弯这样的恶劣地形,如果有快速起降的公交灰机,10几分钟就能飞到中央城市,这绝对比自己开几个小时的车,一路小心翼翼颠颠簸簸地更好。
只不过,刘青也明白,就凭国内的航空业,再发展100年,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倒不是国家修不起机场,种花家基建狂魔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一座小型支线机场投资只要几个亿,地方政府稍微卖几块地皮,就能轻轻松松修起来。
而是因为咱们买不起飞机,或者根本不能买这么多的灰机!
一架最便宜的空壳或者拨音灰机要多少钱?
100~200座的,9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个多亿!
第91章 看,飞碟!
300座的洲际型号,报价3亿多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25亿!
这还仅仅只是买灰机的价格,其他还有保养、维修、运营……一年的价格,至少好几千万,种花家要是大力发展航空运营事业,在自己的航空制造企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不就是白白养活人家的灰机制造企业么?
因此,种花家大力修建高速公路,大力发展高铁,可不仅仅只是拉动鸡的屁的需求,还有弥补国内航空事业严重短缺的需求。
所以,种花家一天不能自主造出大灰机,国内的飞机航运事业,就不可能大规模推开,尤其是机场,不可能大规模的基建!
这不,9幺9刚飞起来,就已经有很多地方政府开始考虑新一轮的大基建了。
建啥?
灰机场啊!
只可惜,9幺9这东西,注定生不逢时了。
要是某十还未下马,国产大灰机早个一二十年搞出来,或许还能享受到时代的红利。
然而现在,刘青的对手,只有天顶星科技,连空壳和拨音都没被他放在眼里了!
就用他正在偷偷打造的“小玩具”——私人飞行器腾龙3号来举例。
和腾龙2号只有两台发动机所不同的是,腾龙3号是四轴飞行器!
却拥有6台发动机!
外形与传统的四轴航模也完全不同!
站在刘氏五金厂改造后的超大院子内,刘青看着工业机器人将最后一块拼图安装完成:蓝色的顶棚下,一架圆盘形状的机器,正在不停地闪光。
四台双叶扇发动机,呈口字型结构,均匀分布在圆盘的四方。
双叶扇是集成在涵道里面的,它的风扇体积远远小于螺旋桨结构,噪音更低,推进速度也更快,更能带动这台满载超过300吨的庞然巨物,垂直起降!
半空中,4台推进系统,还能够改换方向和布局,让灰机垂直起飞后,由垂直的升推力,变换成普通大灰机布局的水平推力,以更加适应大气层内的飞行!
4台混合动力的推进系统,虽然是混合动力,但却是纯电推动,自带“大电池”,燃油全部用来发电充能,和市面上的增程式电动车,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却完全超脱了传统涡扇发动机的桎梏!
噪音低、推力大、省油省电、保养简单,这就是这4台推进系统的优势。
但正因为是纯电驱动的缘故,优点多,缺点也相对明显。
因为叶扇体积小,又是电机驱动,工作时,叶扇的转速远远超过了螺旋桨飞机的工作转速,使得对电机叶片材料的要求,达到了极端苛刻的水平!
若非加工中心的精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刘青根本就车不出这样的叶片来!
没错,这架飞行器并非虚拟面板直接加点升级的产物,而是刘青自己设计,然后用虚拟面板加点升级设计图,最终由实验室自己生产打造出来的!
里面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由“小板凳”操控加工中心“亲手”打造,然后由工业机器人辅助安装,完全可以说得上是蓝星本土打造!
仅仅从外观上看,就认为它是虚拟面板的黑科技造物,有失偏颇。
不过,它真的像电影里面的那些飞碟啊!
碟形的身躯,差不多有两层楼高;
20米的直径,几乎占满了整座院子;
外面是一层黝黑色的反雷达高分子纳米材料涂层,顶部周围有一圈透明的“玻璃窗”,底下还有两个一米直径的硕大开口,那是它的另外两台超燃冲压火箭等离子聚合发动机!
没错,腾龙3号飞行器,不仅能够在大气层内飞行,还能在太空飞行!
到时候,就由两台聚合发动机提供动力,让腾龙3号,有超过第2宇宙速度的太空飞行速度!
虽然还做不到星际之间旅行,在太阳系内,却是轻轻松松。
至于燃料或者能源,因为是超燃冲压火箭等离子聚合发动机的缘故,不仅能用传统火箭的化学能源,还能直接使用电能转化成等离子,利用霍尔效应,给飞行器提供动力。
外观和动力基本就是如此。
腾龙3号飞行器,还有三个舱门,一个舱门位于底部,一个舱门位于圆盘周边,另一个舱门位于飞行器顶部。
底部的舱门,用来货物装卸,周边的舱门,主要是人员通道,而顶部的舱门,却是腾龙4号小型飞行器的出入口!
没错,腾龙3号飞行器里边,竟然还装着一架腾龙4号小飞行器!
腾龙3号整重50吨,能够装50吨的燃油,200吨的其他物资,满载超过了300吨!
这么大的载重量,无论是从节约空间的角度,还是以防万一的角度,改造成飞碟母舰,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顺着底部开启的货仓走进“飞碟”内部,刘青仿佛走进了一座宽敞的篮球场。
因为眼前这架飞碟只是私人版本的缘故,机身内的布局,完全按照一座豪华别墅来装修布局,里面已经隔断成了两层,后续若是开发成工业型号,无论是载人还是用来装货,都需要重新设计一下。
望着眼前有3米5高,长宽各9米的小客厅,刘青觉得如果改造成客机的经济舱,坐个百十人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旁边的的卧室、书房、游泳池等等小房间,分别改成头等舱,1等座,2等座,再装个一百人,也没有任何问题。
底下一层,将近300平米的空间,全部用来改经济舱,怎么也能装下300人。
这还仅仅只是别墅的底层!
上面一层虽然面积更小,但装下150人,绝对绰绰有余。
只不过刘青将其用来改装成了停靠腾龙4号飞行器的库房,舱盖一掀开,比腾龙3号母飞碟小上一整号的小飞碟,就能顺利起降。
让刘青改,500号人的容量,怎么都能改出来。
然而500号人,按每人两百斤算,才50吨重,剩下150吨的载荷,装行李绰绰有余!
换言之,腾龙3号用来装人载客,绝对是大材小用了。
同等的空间,用来装载物资,轻轻松松能够装下200吨!
换成是主战坦克,起码能装下3辆!
“200吨的载荷,加上垂直起降的能力,用来装货送快递,绝对吊打市面上任何一架运输机。”刘青努力在脑海中分析着腾龙3号“运输机”的用途,“到时候,新型机场连跑道都用不着建,全部用来修建停机坪和货仓!”
飞机场最占地的绝对是飞机的跑道,那些跑道动辄2000多米3000米长,面积能够占据一座机场的70%!若是全部用来改造成仓库,或者干脆将征地面积节约下来,不知道能够给机场的修建,节约多少成本!
想到这里,刘青对他垂直起降的设计更加满意了。
“工业款的完全还可以把那两台聚合发动机取消了,内部的舱室布局也要重新设计,尽量节约成本……”
“至于腾龙4号……这东西比一辆大巴车都大不了多少,完全可以当支线飞机使用,甚至支线的支线都可以满足!到时候,县、镇甚至村一级,都能修建停机坪!当成公交车使都没问题!”
“再加上全自动无人驾驶……说不定连汽车都要被老子淘汰了!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