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
作者:夏尔 | 分类: | 字数:41.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0章 合同
朱高燧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空口无凭,今日本王就在这里亲自为你们立下文契,孙德涯我念你写。”
“润国冶雇佣文契,甲方润国冶代表人常茂之,乙方….”
朱高燧想了想,这里的匠人他只知道一个名字,牛百六!
“乙方牛百六,性别男,户贴信息……”
“甲方雇佣乙方牛百六在润国冶担任匠人一职,并且每日支付三十文工钱,每七日休息一日,并且在乙方不违约的情况下不得予以开除。乙方需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并且达到质量标准。”
朱高燧又将自己能想到的加了几条,这就是他所想到的办法,以合同的形式将双方的关系以及其他以文字的形式固定。
“孙德涯,取官府大印来,!”
这文契就是合同,孙德涯一模一样的内容写了两次。
本来只需要甲乙双方签字画押即可,但朱高燧为了征得他们的信任,甚至让孙德涯把这两份合同放在一起,然后将官府大印盖在了上面。
两张合同拼在一起,就能够出现完整的大印,以此来辨别真伪。
“牛百六!”
刘勉喊了两声,牛百六从人群中挤出,他还吃惊于朱高燧就是大明王爷的身份中,迷迷糊糊的就在两张文契上签字画押。
朱高燧将合同交给了刘勉,然后笑道:
“恭喜你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润国冶的第一个正式聘用的工人,如果以后你的老板没有按照文契上所说的去做,你可持文契到官府告状!”
牛百六看着手里的文契,上面的字他很多都不认识,但刚刚好认识三十这两个字!
三十文?一天赚三十文?牛百六自己都想掐自己一把是不是在做梦。莫说是潞州,就算是太原的匠人,一天也赚不到二十文钱!
“这么多?”牛百六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狂喜。
“润国冶按照工作种类不同,工钱也不一样,我看过你的手艺,打的镰刀巧而耐用,三十文你应得的。”
“多谢王爷,多谢掌柜….”
牛百六说着就要磕头道谢,朱高燧急忙拦住。
“他出钱你出力,各取所需,没必要说什么谢。”
“常掌柜,这一份你收好。”
常茂之这两日在潞州也有些犯愁,赵王爷为他们开了铁榷,可铁榷和盐榷不一样,他接下了润国冶若没有工人他连一斤的铁都练不出来。
他在潞州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道从哪里雇佣这么多的匠人,三十文工钱能够将原本润国冶熟练的匠人全部接下,这是一笔好买卖。
在矿山上负责分拣矿石的,每天二十文,负责转运的每日三十文,烧炉的每日四十文。
有了这文契以后,这些刚才还与平阳卫对抗的匠人瞬间成为了润国冶的拥护者,常茂之虽然是外乡人,可若谁敢在潞州欺负他,怕是润国冶这群工人都不会罢休。
润国冶的闹剧总算是以和平的方式收场,常茂之也站稳了脚跟。
朱高燧知道这合同太过粗糙,这些工钱定的也很潦草随意,但这合同最大的优点的就是合理,用契约的方式将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稳固下来,让所有人的权益都能够得到保障。
润国冶所有的人在朱高燧的安排下开始排队有序等待签订文契, 常茂之所做的就是在每一份文契上签字。
得到的人欣喜若狂将一张纸奉若珍宝捧在怀中,等不到的有三分羡慕也有三分忐忑,只希望不要出现什么变故,至于睡觉,无论是签订了文契的还是没有签订的,今晚都注定要睡不着了。
孙德涯治州五方,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表现的机会亲自上阵,为了加快效率还把官府所有的文吏全部召集起来誊抄。
没有了吴九章、刘安的暗中下绊子,孙德涯重新掌握了潞州的最高权力。
朱高燧打着哈欠离开,身后刘勉对这个年轻的王爷佩服万分,原本润国冶和潞州的事情都是一团乱麻,可他只是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就让一些都变得井然有序。
朱高燧也准备熬个大夜,彻底把这里的事情全部办完。
回到书房开始写折子,铺纸研磨就把潞州始末从头到尾写了下来。
刚才为了平息民变直接斩了吴九章,在大明初年,地方官府杀人的权利剥夺,所有需要秋决的要犯都会送到南京,经由三法司议罪定案三复奏后由皇帝御笔勾决。
朱元璋杀起官员来毫不手软,可对于治下百姓却极少挥下屠刀。
严陵刘安两个人已经是必死无疑了,对于这种该死的人,朱高燧自然不会求情,可他却在折子中却反对刑罚扩大。
“吴、严、刘荼毒潞州多年,三人之罪由三法司合议,孤以为罪当斩首并处抄没家产。
今皇帝赐我独断之权,当废除株连,三家亲眷着有司审讯,有罪当罚,无罪开释。”
因为这三人的连带,整个潞州的官场都发生了大地震,甚至官府的功能性都有大半瘫痪,朱高燧在折子上让朝廷另派能吏。
朱高燧连夜命平阳卫的人将严陵和刘安押送至南京,并且将自己的折子上奏皇帝。
这一晚朱高燧终于睡了一个好觉,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潞州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昨天润国冶的人还在烧官衙造反,如今冶铁所所有人都干的热火朝天,甚至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常茂之签了一晚上的字手还酸疼,可神情却很兴奋,不单单没有困意还跟着朱高燧一同巡查润国冶。
十六座高炉全部都投入了运转,润国冶的帮工中有很多都是隐瞒下来的人丁,每日不止衣食无着落还需要提心吊胆会不会被抓走驱逐,因此很多时候都只能窝在铸铁巷。
如今有了王爷的金口玉言,每个人都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大街上,那份文契更是让他们的生活日后有了保障,每天三十文,做梦都会笑醒。
“老常啊老常,你们三个是真的走了狗屎运了。”
这润国冶真正的规模是朝廷所记录的三倍,这就相当于他们三人花了一文钱却办成了三文钱的事情,朱高燧都有些佩服这三个人的运气。
“这一些都仰赖王爷的帮衬。”常茂之也笑的见牙不见眼,这次是真的捡了大漏。
“你也别太高兴的太早,咱们两个虽然在南京就认识,但既然签下了文契就一定要按照文契上来,日后若是出了什么问题,我不看情面只看文契。”
朱高燧非常严肃的叮嘱着,甚至他已经在准备返回南京以后,就将文契的效力编入大明律中。
“王爷放心,小的毕竟是第一次涉及铁榷这一行,还请王爷点拨一下小的。”
“这些工人在润国冶干了很多年都是宝贝,只有安抚好他们,出铁量才会有保证。
其次大明的用铁量会逐年暴涨,你要逐步扩大规模,多建高炉,不需要太保守,步子可以适当放大一些。”
经过几次接触,如今对于赵王爷的话常茂之已经奉为了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