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
作者:夏尔 | 分类: | 字数:41.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章 大朝会
大明常朝每三天一次,在京六品官员都需要上朝。
穿越之前要上班,穿越之后要站班,朱高燧恨透了这个字,因此一般都是无病小养,小病大养,每逢朝会能躲则躲。
即便如此也躲不过圣寿节大朝会,圣寿节但凡九品以上的官吏皆需身穿公服入朝。
朱棣秉持了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的优良传统,一开始朱老三对鸡鸣并没有什么概念,直到他第一次在凌晨两点半被王府管家廖忠喊起来上朝!
细柳坊距离皇宫不算很远,朱高燧穿着衮龙袍躺在马车上又补了一小觉,到达午门之后撩起马车帘子往外看了一眼,圆月高挂尚未西沉。
朱高燧叹息一声,怪不得万历和嘉靖几十年都不早朝,换成自己,单单就是这个作息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他做一个一个昏君。
朱高燧来到午门之外时,已经有文武上百位大小官吏按照品阶列好了队。
文左武右,往日里这些朝臣都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谁也不会交头接耳,毕竟有一群御史台的疯狗随时纠察纪律,上一个被罢官的倒霉鬼只是因为往太液池里吐了口痰。
但今天似有些不同,汉王朱高煦与礼部尚书陈迪以及户部尚书夏原吉不知道在争辩着什么,一方咄咄逼人另外一方也毫不相让。
朱高燧离得远听得不太真切,何况凌晨的天还有些凉意,于是便把双手套在袖筒里靠着城墙继续打盹,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几个御史刚准备上前,但太子爷朱高炽一瞪眼,这些人只能讪讪的退回一旁。
直到几声撞钟响起,争吵的双方才各自回到位置上。
午门吱吱吖吖的打开,在黄门的挥鞭声中文武百官鱼贯从金水桥上走入御道,最后来到奉天殿前的丹墀上。
今日是圣寿节大朝理应处处张灯结彩,但现在看来与以往并没什么区别,甚至皇宫内庭连一点多余的装饰都没有。
黄门提着灯笼开路,一穿着皮弁服的中年在众星拱月中,虎步龙行的走到奉天殿之前。
此人身材伟岸高大,一撇短小的羊胡又平添了几分风流雅致,下巴虽微微有些前突,但看上去不止没有任何丑态反而更具威严。
“圣躬万福!”群臣纷纷叩拜。
“朕安。”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礼部执掌天下礼仪自然也是圣寿节的操持者,礼部官吏站立于台阶之上开始诵念赞词:
“月临日照,帝德运于光天;岳峙川流,圣寿同于厚地;兹此佳节,群臣拜谒龙颜!”
赞词念完,满朝文武乌泱泱的跪倒一大片。
朱高燧迷迷糊糊的裹挟在其中,他对于跪拜礼极其反感,但现在跪的是他爹,不管在那个时代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因此也没有生出抵触的情绪。
“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寿杯。群臣献圣寿!”
献圣寿自然是送礼,教坊司的乐曲刚吹奏起来就被朱棣突然摆手打断。
“我爹高皇帝在位时,每至圣寿便思皇考皇妣早逝,每每不胜悲悼,静居终日,斋居素食,不受朝贺。又命外臣不受献,不赋诗,不赐酺,不斋醮。
今朕初登大宝统御万方自当效仿祖制,万寿节诸事当厉行节俭,严禁铺张浪费,京城内外的臣子,可呈贺词贺章但不得敬献寿礼。
三品以上的官员另附自查奏章,为将是否忠勇,为臣是否廉洁,为官是否守法,为人是否合乎圣贤之道。”
昂?朱高燧表情有些古怪,老朱家这是什么路数,过生日不收贺礼也就罢了,居然让送礼的人写检讨书?
上朝的其他大臣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礼部的人更是不知道到皇帝这么跳脱,却也只能被迫中止圣寿节礼仪,朱棣身旁的黄门大太监捏着嗓子喊道:
“天子临朝,御门听政,有事早奏!”
圣寿节,一周年造反纪念日,就这样戏剧般的终结,这也标志朝会正式开始。
那些为了准备贺礼,挖空心思想要在大朝会上露脸的人面面相觑,朱高燧也是其中之一,自己花了三年时间准备的大明第一祥瑞居然送不出去?
有资格参加圣寿节大朝会的人足有七八百人,奉天殿根本挤不下这么多人,因此一般都会在大殿门口处理政务,汉王朱高煦率先出列。
“皇上,探马来报,鞑靼部近日正在整军修戈,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臣祈亲征先下手为强!”
在三个皇子中,唯有老二朱高煦武将出身,靖难之役又频立大功,虽然年轻可在军卒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汉王之言臣不敢苟同,臣特意调来了边疆军报,大同宣化守军并未见过有鞑靼骑兵袭扰,因此鞑靼部整军备战尚无实据。”户部尚书夏原吉出列回禀。
“尚无实据?如何才算是有实据,难不成真等他们兵临城下?到时候你负得起这个责吗?”武将中又有一人说道。
“靖难四年国库空虚,北方良田荒芜成片,十室九空人皆豪滑,若在兴兵岂不是穷兵黩武。”
同为六部天官的礼部尚书陈迪自然也站在了夏原吉这边,一时间文武群臣泾渭分明开始当堂辩论。
朱棣靠在龙椅上,捏着羊胡看着几个大臣吵来吵去互相戴帽子,甚至还饶有兴趣的让身边的黄门端来一杯茶。
“太子爷,你说呢?”
朱棣将话锋引到了朱高炽身上。
“二弟与几位尚书都是谋国之言,鞑靼部如虎狼盘踞我朝北疆,今又加戈不得不防。然此时民力凋敝国库空虚,实不宜劳师远征。
因此儿臣以为可从宁州锦州调两卫军协防,倘若鞑靼真有异动,借大同宣化两地城高池坚足以防备,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整军备战。
其次如今正值农时,北方良田荒废,百姓或为流民或为匪盗,当务之急乃重修黄册劝农桑以安天下。”
朱高燧知道这太子爷大胖不止仁德,而且政治眼光和手段都有独到之处,朱高炽所言兼顾文武滴水不漏,哪怕是自己这个穿越者都不由得赞叹。
虽然朱棣不太喜欢痴肥的老大,但这也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着即按太子的意思办,北方荒芜乃建文之过,百姓遭致兵灾朕心甚痛,诸爱卿可有良策使长江以北恢复民生?”
一时间上奏谏言者比比皆是,一堆废话下来无非就是四个字劝课农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