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捡到八岁始皇帝
作者:猫熊是我 | 分类: | 字数:98.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5章 生产力,一视同仁
第236章 生产力,一视同仁
陈平这时坦然站起身来,抬手作揖道:“眼下栎阳当地主动报名的稚生,其实并不算多。平也多次找他们,但大部分都拒绝了。他们都认为家中农事无人相帮,就算去学也没什么用。特别是女娃,也就只有两人而已。”
“嗯?汝为何意?”叶腾眉头微簇,还真没搞明白曹秀的意思,而后露出抹诧异之色道:“你还要教女子读书写字?”
曹秀这时则示意陈平坐下,笑着道:“这就是我方才说的生产力。眼下生产力不足,穷苦人家的子嗣早早就开始帮着务农。就好比说陈平,他能有今日全靠着其大兄陈伯辛苦耕作。能有其大兄这等觉悟的,必定是有姓有氏的大宗之后。”
叶腾若有所思的点头,“合理。”
并不是寻常黔首没有眼界,而是没的选择,他们眼前最重要的是活下来!
另外秦国的确是没有科举制,却也有其选拔人才的制度。若是会读书写字,再加上当地三老的举荐,再通过考核后,或许就能担任乡吏。就好比说曹秀,当初就是这么当上的泗水亭长。
秦国会写字的人不算很多,但认字的还是不少的。很多黔首,其实也或多或少都认识些。主要还是秦国律法太过严苛,就好比一张大网将他们包裹在内。所以很多人都被迫的认字,而秦国也是各国文盲最少的。
“至于女子为稚生,其实也是受限于生产力不足。宫中女官,我相信也不少。他们有的擅长女工,有的擅长医卜,还需要照顾后宫妃嫔。”
“本君大概明白了。”叶腾深呼吸口气,感慨道:“你的野心很大,就算是本君都难以评价对错。你是觉得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老师,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则很片面,不利于秦国未来的发展。”
“对!”
曹秀微笑着点头。
他所说的这些,其实对秦国有好有坏。从长久来看,对秦国整体而言肯定是好的。毕竟各行各业都得到发展,兴许还能让秦国提前步入工业革命。但同样的随着教育普及,思想也会各种碰撞,对皇帝而言统治力也会急剧下降。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帮他起义。
具体如何,还要看怎么去用。
对曹秀而言,怎么着都能得利。反正他也就说说而已,也没想过秦国会立刻执行。因为眼下的生产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变革。而且这次的教育变革,影响最大的就是廷臣勋贵。
“至于生产力,本君也大概懂了。”叶腾随手摆弄着陶碗,淡淡道:“这是眼下秦国的主要粮食,粟。而这是伱所献上的祥瑞,土豆。粟米均产不过两三石,土豆则可以达到亩产五十,近乎是粟米的二十倍。”
“对,但是不够全面。”
“哦?”
“敢问内史,一夫一牛可耕几亩?”
叶腾眯着双眼,轻声道:“若农夫正值壮年,且牛为上牛,再加上还有亲眷帮助,则能耕作五十亩良田。”
“若是再换上曲辕犁呢?”
“再加十亩!”
“所以,生产力就得到了提升。”
曹秀淡淡一笑,其实真要解释起来还是有些复杂的。学过政治的肯定都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定义,说起来太繁琐。
所以,他就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概括。
“原来如此……”
叶腾若有所思的点头,若有所思道:“生产力得到提升后,便可解放劳力。原本农夫只能耕作三十亩地,可未来或许能一人耕作六十亩乃至上百亩地。再加上高产的粮食,一人的产量便抵得上先前的十人!”
叶腾是越说越激动,炯炯有神道:“提升生产力后,则能有更多的人去学习。学习的人越多,就越容易提升生产力。如此循环往复,对秦国自然是大有裨益。”
“内史英明!”
曹秀笑着抬手抱拳。
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他简单的说了几句,叶腾很快便能捕捉到其中的重点。并且,他还可以加以推理举一反三。和这样的人交流,他也能省不少事。
“既然都说到这,其实有些事下吏也是不吐不快。”
“现并非是廷议,大可直言。”
曹秀长舒口气,轻声道:“内史也知道,下吏出自沛县,并非是秦人。下吏破格升任为栎阳县令,其实起初并不受待见。很多人根本瞧不上下吏,也不会服吾。还好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总算是有所改善。”
“嗯,你做的确实很好。”
叶腾自然是点头赞许。
“其实下吏以为,秦其实已灭六国,那么天下子民皆为秦人。若始终加以区别对待,列国子民又如何能认可秦人身份,维护秦国利益呢?”
“嗯?”
“昔日左丞相写下谏逐客书,令陛下收回逐客令,同时任用六国贤良。所以秦国方能一统天下,功盖千秋。可自灭齐后,诸多六国能臣皆难为吏。”曹秀两手摊开,哭笑不得道:“咸阳等地就不说了,像泗水等地撑死只能充当郡吏。像县令和郡守这样的职位,根本轮不到当地人。至于秦廷,有多少年没有六国人了?”
叶腾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是知道曹秀真正身份的,这番言论明摆着就是给造反做准备。看似是为秦国,实则是别有用心。当然,他也不确定曹秀究竟是何想法?
再者说会演变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像这些年来刺杀皇帝的,实在是数不胜数。比如说荆轲,还有去年的高渐离。再加上张良等六国反贼暗中谋逆,一个个全都想要他的命。
再加上皇帝本就生性多疑,自然是终身不近六国之人。像曹秀这样的,放眼秦国也都是独一份。明明就是反贼,可秦始皇却偏偏破例提拔他为栎阳县令。如此殊荣,谁能想到?
“所以呢?你有何想法?”
叶腾似笑非笑的看着曹秀,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