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从龙指南
作者:爱吃油炸凤尾菇 | 分类: | 字数:68.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3章 当王保保遇到了游击战
第242章 当王保保遇到了游击战
在听完众将领的总结后,张平安就作出了亲自领兵的决定。
左丞相归位的第一战,无一人愿意冒出来说不同意的话,即便是胡惟庸。
事有轻重缓急,争权夺利在胡惟庸的心中目前还不敢被排到平定中原的前面去,真要这样自己就该被砍脑袋了。
大军阵前,军心即是一切。
胜负两说,但要是谁敢没打就动摇军心,说不得就得被拉去祭旗了。
……
稍作休顿,第二天,张平安便领了十万大军出城了。
让张平安敢于亲自领兵的原因则是某位伟人总结的经验。
如今明军面对的情况,和后世在河北地区抗倭的情况极其相似。
徐达为什么打不过王保保?
因为徐达带兵后大多都在江南一带打仗,江南一带多丘陵地带,视野不够开阔,往往一座山林就能藏下十万大军,极其利于伏击!
于是,徐达打着打着就养成了习惯,或者说形成了自己领兵的风格,变得善于打伏击战。
这是生物的本能,徐达或许自己都意识不到。
而如今一到北方来打仗,徐达就懵了,北方大都地势平坦,大规模军团战根本就伏击不了。
虽说徐达骁勇善战,但这种动辄十万人的军团战,个人的武力却已经变得不足轻重。
徐达处处受掣,自己的长处被限制,而蒙古人向来生于马背,在平原作战可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此消彼长之下,徐达自然七战七败!
但张平安不同,张平安压根儿就没怎么正式领过兵,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打仗风格。
或者说,想到什么风格就是什么风格,没有习惯,就不会被限制,可以灵活多变。
比如现在,张平安就有后世河北抗倭作为参考的战例。
都是平原作战,当时的倭军靠着先进的汽车,在速度和灵活性上远远超过了华夏,可这位伟人却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方针:“平地较之山地当然差些,然而决不是不能发展游击战争,也不是不能建立任何的根据地。”
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华夏军民创造出一系列平原作战样式,尤其平原伏击战更是打得有声有色。
而当时的倭军不光机动性高,火力更是占据优势,都被华夏一方打得抱头鼠窜,如今的大明王朝火力却比蒙古一方高了一个时代,没道理打不过的!
“从地形上说,虽然平原没有大山以躲藏之利,却有像山一样的作为隐蔽活动的森林、村庄、沟溪、芦苇、禾苗、青纱帐、起伏地。”
“在这些地形中,敌人的快速部队不易活动,利我到处隐蔽,伏击敌人。”
“敌方和我军打消耗战,我们就和对方打游击战!”
“大规模军团战既然不是对方的对手,我们就化整为零,在山川草木间和对方进行小规模的战斗!”
“我们的武器先进于对方,小规模的战斗我军必胜!”
“所有的战斗不求夺取地盘,只为歼敌!但凡俘虏尽皆斩杀!杀到对方胆寒!”
……
洪武二年,二月。
十万大军出城,拆分为一百股小队,化整为零,涌入各个山川、沟溪……
以百人对蒙古骑兵的百人,己方有着火器之利,胜算极高,是最为稳妥的兵力。
大军出城的第一周时间,战斗最为频繁。
仅仅一周的时间,大小的战斗便发生了数十次。
但也让明军彻底的隐藏了起来。
二月八日,据战报所显,明军在一处名为张家庄的地方歼敌三千,己方损伤四十八。
斩敌三千,或许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这是明军出长城后第一次打了胜仗!
军心大振!
二月九日,明军派出小股部队在张家庄设伏。
以王保保这么久未尝一败的心态,必然会想办法报复。
张家庄实际是带状沙河故道,洼地四周长满红柳和野枣树。
洼地以西是一道由西南伸向东北的大沙岗,长约三里,高有近丈。
张家庄东北三里处是一片山林,与张家庄遥遥相对,构成天然的钳形防御阵地,把地势倾斜的洼地夹在当中。
另外,此地距蒙古人大军扎营的地方仅有二十余里,明军敢在敌人家门口布阵设伏,这是蒙古人预想不到的。
二月十日,企图报复的蒙古军遭到明军密集围攻。
由于身处洼地最低处,加上马蹄陷在泥沼软土里动弹不得,蒙古军无法发挥机动力的优势,结果一支五千余人的部队再度被击毙,领军的将领被俘,明军仅伤亡四十三人。
二月十一日,王保保终于察觉到不对劲了。
这次明军领军的将领显然也是打过平原战的人,甚至王保保隐隐觉得,对方只怕是那种身经百战的不世之将!
“难道……是他?”
王保保心里浮现了一个身材削瘦的男子。
“不不不……不可能的,当时买了红衣大炮后就让人调查过张平安,他只不过是有些小聪明,断然不可能有如此宏大的战略目光!”
王保保摇头否决掉脑海中的身影,再度投入了作战方案的谋划中。
而此时的张平安,不光利用现有地貌,还发动起当地的百姓改造地形地貌。
大明收复中原江山,早就天下归心,如今一听张平安是把蒙古人赶回草原的,无不欣然配合。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短短一天时间,张家庄南头的马路就被拦腰挖断。
随后,张平安便下令百姓在马路东西两侧和南头三面构筑工事,等蒙古人一进伏击圈就收拢口袋,来个“关门打狗”。
于是,明军和当地群众连夜挖沟,修筑工事,利用寨墙和天然道沟构成一道道火力网,同时还在马路两旁挖了许多有深有浅的坑。
二月二十一日,蒙古军大队人马来袭,据斥候来报,起码有三万人。
一等蒙古军钻进伏击圈,明军立即开火。
头一天挖好的坑收到奇效,蒙古军因为在马路上无处藏身,纷纷往坑里跳。
有些坑里事先安放了地雷,蒙古人跳进去就被炸成了粉碎,另一些坑虽然没有地雷,可是挖得很浅,跳下去一时半会儿爬不上来,还把半个身子露在外头,正好暴露于明军枪口之下,几乎成了活靶子。
战至傍晚,蒙古军几乎被全歼。
此战,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