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作者:南丁 | 分类:其他 | 字数:30.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梦
第二年兵时,大约是五月份的样子,一天中午,艳阳高照已见丝丝炎热,当时正在午休,正在阵地站岗的同年度老乡,将我叫醒,说有人找我,神神秘秘不肯透露太多,只是一个劲的催促我快跟他走。
阵地大门处,岗楼旁边,正站着几个年轻的身影,地方服装,衣着朴实,没有地方青年夸张的新潮,略显谦逊,文质彬彬,与我们比起来,看着似乎有些弱不禁风。
其中一个中等身材,有点单薄,大老远见到我,就已经喊出了名字,喊的是乡音,时空仿佛因此穿梭,回到了澡下学校,回到了田间小道,正漫步其中,同样的声音同样的称呼多次响起。
眼中竟然有热泪出现,刻意忍住才没流出,我立刻市场回应,上前禁不住来了个狠狠的拥抱,这样初中同学,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激动,一时倒有点手足无措。
初中的时候,平时他的考试成绩和我差不多,同样个子矮小,经常邀伴校园外散步背书复习,期间他会经常提醒,要我不要玩认真背。
那时候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英语单词、生物、政治,就不说了,没有技巧,三年的内容全部要背,更难的是语文,作者是谁,哪年出生哪年死亡,现在想起来都头大。
初升高考试后,他进入一中,我却进入三中,从此再无联系,想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
或许只能说是天意,他们几个大学同学,午后结伴附近走动,竟然走到了我们阵地,碰到了岗哨,闲聊几句,竟然发现是一个县的人,然后问到了哪个乡,又问到了我。
怪不得我这个同年度兵老乡,表现得如此神神秘秘,太过巧合,身在遥远他乡,见到家乡之人,他也同样兴奋激动。
高中毕业已过三年,这位初中同学,现在已经是大三学生,就读浙江大学第三分部,这个分部离我们连队约有两里路,连队不少人喜欢踢足球,进入第二年兵之后,管理相对宽松,我也曾经多次跟随到那里踢球。
近在咫尺,却一直无缘相见,不是这样的巧合,或许会错过一辈子。不过考取军校之后,不久他也毕业,书信中提到不再求学,要到南方闯一闯,从此再无消息,那时没有手机,一别往往就是一生。
经历了一年多部队单调枯燥的生活,这段时间我考军校的想法并不太坚决,甚至有了些早日离开部队的想法,自认为吃过了新兵连的苦,遇到再大的挫折也能挺过去,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这样的想法,还没敢跟家里讲,但是书信交往中,与表弟还有几位要好的同学,多次提到过。
知道了这位同学就在三分部,以后我们的接触就多了起来,真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既没有在一起吃过饭,也没有一起出去过游玩,每次都是我到大学去找他,其中又以晚上时间最多,因为这时候只要跟班长请声假就行。
感情却在如此平淡的交往中不断升华,我见到的大学生们的好学,并不似传言说得的那样,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天天挂课只要不挂科就行。
晚上每间教室都灯光明亮,挤满了学生的身影,一个个正低头俯读,鸦雀无声,静得都不敢大声说话,轻手轻脚不敢出动静,人生的最高殿堂,怕自己的粗俗影响到了它的神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进入这样同学的宿舍后,不由发出的感慨,一间宿舍住着四位室友,空着的床位,自己的床头,中间的课桌,哪里都是书。
从小到大,家长的劝戒老师的教导,都说读书才有出息,此时才见原来自己理解狭隘,只知读书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原来读书还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人生探索。
本来以为自己经历足够,阅历还算丰富,主动与他们找话题,想着畅谈人生,结果发现,自认为还行的表达,在他们面前显得那么幼稚,点滴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更别说产生共鸣,擦出思想火花。
此时才发现,自己十句话中,倒有九句国骂口头禅,稍不留意,稍有放松,就会自动蹦出,是那么庸俗,甚至可以说是那么原始,最后,多数情况下是闭口不言,因为根本接不上话插不上嘴,只能当作一种学习,虚心旁听,不见难堪,有心灵上的洗礼。
那才是文化,那才是素养,在这里看到了同年人身上,原来有着时空差距,进步与落后,文明与原始,高雅与低俗,如此明显,全部能够体会。
每当尝试着搭讪,几人都会很有礼貌的点头回应,也只是点头,不见言语,或许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言语,思想有着不可逾越的天堑,无法沟通。
谦谦君子才能温润如玉,我看到了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如此才是真正的谦谦君子,那一刻触及了灵魂,有深深思考,自己是有没有知识积累,有没有文化素养,又或者说有没有思想境界,有没有是非对错三观认知。
不想考军校的想法,也曾和这位同学说起,不记得了他是如何回答的,但自从与他们接触,从此考军校的想法无比坚定,人生的最高殿堂,说什么也要踏足,非如此这一生的缺憾不足以弥补。
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我开始拼命读书,班里有间小仓库,连队特别允许我熄灯后在里面看书复习,期间有感于文化基础不扎实,还让父亲寄来了各个年级的初中课本,父亲特别有心,同时寄来了六本厚厚的空白笔记本。
回想此前的读书经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到市里的新华书店,购买考军校的复习资料,当年的还没有上架,就先买了上一年的,然后开始死记硬背,背不下来就抄,六本厚厚的笔记本全部被我抄满,英语基础最弱,学不进去,就和政治一样,一篇篇的背了下来。
一次给父亲写信中,我自嘲道,如果当年学校读书,有现在考军校这么认真,什么大学都考上了。
时间来到九六年三月份,这是我当兵的第三年,按照那时候的部队规定,义务兵必须服役满两年之后才能报考军校,我向连队提出了考军校申请,指导员特别细心,查看了我的年龄,刚刚好二十三周岁以下,让我刻苦努力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这又增添了我的紧迫感,今年如果考不上,明年就没有机会再考了。在连队的积极推荐下,报考军校的申请,获得了批准,不久旅部派人来到营部,组织选择考军校苗子初试。
旅部派了一名中尉前来监考,考试地点在新兵连食堂隔壁,原本是汽车连的教室兼俱乐部。
中尉本科学历,与我同岁,从高中直接考入军校,相对于从部队战士中考入,一个被叫“地方生”,一个被称为“部队生”。
与“部队生”相比,“地方生”学历更高,他们一般都是本科毕业,“部队生”则大多是大专或者中专,少部分是本科,学习成绩也更扎实,比如监考的这名中尉,英语过了六级。
像他这样的“地方生”还有许多,应该是在七九年恢复高考之后,军队院校就开始了直接从地方高中毕业生中招录学员,我服现役时,所在一连的连长和指导员,都是“地方生”,后来还不断遇到,有些是上级,有些是同事。
这名中尉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不但是这次初试,后来到教导队集中复习,他和他的另五名同届毕业的“地方生”同学,一起担任我们的文化课教员,引导我们复习,也负责管理。
都是同龄人,其中一两个甚至还比我年龄还小,他们已经四年本科军校毕业,而我却还在为圆大学梦拼搏,这样的差距让人感到特别郁闷,有相当重的羞愧感,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一定会从小就努力学习。
这次初试,全营共有九人参加,可见怀揣军校梦的战士,不止我一个,有些与我是同年度兵,有些则是第四年兵,高中毕业后入伍,服役两年,许多与我一样,都是最后一次机会。
新兵连、驻训、打靶、比武竞赛,参加初试的九人,基本上都认识,以前就有过交流,有几个很有文化功底,是高考差那么几分的当地重点高中毕业生,对这次初试信心十足。
初试考的第一门是政治,此时就见识了他们的信心,考试时间大概还剩半个小时的时候,他们纷纷交了卷,我倒有点慌了,写字慢是我的弱点,好在监考的中尉没有催,说明时间还够,就一直闷着头写。
最后感觉有人在看我写,此时才发现,监考的中尉在别人都交完卷后,防止我受打扰,将教室门关了起来,然后静静的看着我写一个个答案,写一道道问答题。
或许是我基本上都能做出答案,给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超时,一直到做完试卷,再仔细检查了数遍,才交了试卷,过程之中,这位中尉一直没有催促我。
让我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五门考试,这位教员每次都是这样,不催也不促,别人交完卷后,就将教室门关起,然后走到身边,静静的看我答题。
寒门学子,哪一个没有一番苦读史,或许他也是寒门学子,在我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努力和艰辛,所以才有这样的包容,甚至在考英语时,以过了英语六级的水平,对我提示了一二。
踏入人生最高殿堂的梦想,因为这名中尉的宽容,而更加清晰,个人的努力,正是来源于梦想,也许这份梦想,他也有过,也许我的做答中,他也感受到了这份梦想。
初试之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连队等候消息,大约在三月底的时候,激动人心的消息终于等到,此时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那么重要,这名中尉的包容是那么重要。
全营参加初试的九人,只有两人通过,一个是我,唯一来自基层连队,全营初试成绩第一。一个是营部的勤务员,第四年兵的身份参加考试。相比于我们营只有两人,南京和上海的每个营,都有七八人。
通过了初试的消息,首先是连长告诉我的,他在年初时,提拔到了教导队,任命为副营职队长,名单已经到了教导队,接下来就是到这里集中复习三个月,冲刺全军统一组织的军校考试,在接到名单的时候,第一时间通过军线告诉了我。
老连长打来的军线没放下多久,铃声再次响起,这次是指导员打来的,参加完初试不久,他也得到提拔,任命为旅部干部科的副营职干事,军线那头似乎能见他的笑容,特别真诚,告诉了我初试成绩,位列全营第一。
其后不久,又接到连部的通知,要我立刻收拾行李,到营部报到,与营部的那名勤务员,一道前往教导队集中复习。
到达营部,车票已经购买好了,等待出发时,受到了营部炊事班老兵的热情款待,这名老兵不久前从我们连队调来,特别给我们加了两个菜,临行前还特别送了我一副银色筷子,特别细心也特别让人感动。
用过午饭,我和营部的那名勤务兵,在营部的特别安排下,乘坐吉普车赶往杭州火车站,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开启了人生最高殿堂的冲刺之旅。